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5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1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3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69篇
理论方法论   123篇
综合类   1826篇
社会学   104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古今的《老子》诠释似乎陷入到了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的"诠释学的无政府主义"窘境。但通过对地上地下几个重要版本的对勘,可获取更为可信的文本,从而为校准或深入理解老子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处择取可能引起思想歧变或错舛的争议性字词进行考辨,以确定"恒道""以观其所曒""浴神""天地而弗能久""抟气致柔""玄监(鉴)"等文本,并消除相关的一些误读。  相似文献   
82.
赵丙祥 《社会》2019,39(1):37-70
在田野民族志和历史编纂学中,传记法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本文从分析林耀华的作品入手,将其置于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思想脉络中,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传记法在中国历史和社会研究中的潜力与可能性。本文将谱系法、个人生命史和社会生命论归纳为“传记法三角”。在(扩展)谱系法和社会结构论的基础上,生命传记法可以呈现一个或多个人的生命历史,作为大历史中的片段。不过,现象学路径有其自身的限度,不能离开对中央政权本身和总体结构的考察。在“时势”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中呈现生命传记,才不会只是个体的故事,而有希望成为一种对中国“总体”社会生活的有力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83.
文学的发展是一条历史长河,在它发展的下一阶层上,总是传承着上一阶层的源流,并且同时又接受着各种文学潮流的影响。本子故事《羌胡传》在故事的敘述中,与《蒙古秘史》的情节趋同,表现出蒙古族口头传统对书面文学的传承特色。  相似文献   
84.
梁永佳 《社会》2020,40(1):164-186
本文从迈克尔·曼“抑制演化”这一人类学命题入手,借用《老子》的某些思想与概念来解读人类学经典案例库拉。作者认为,曼由于材料不足而未能直接使用权力的四个来源解释新石器时代的“抑制演化”问题,而库拉民族志为探讨这一人类学命题提供了机会。《老子》的思想有助于我们较好地解释为何库拉宝物和名望都是“不积”的,为何库拉社会可以保持在“小邦寡民”的非文明状态。“不积”与“小邦寡民”使整个社会限制了四种社会权力的积累,有意保持在“抑制演化”的状态。以《老子》解读库拉,有可能为“抑制演化”这样的人类学经典理论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85.
《艺术与空间》是当代大哲海德格尔的一篇讨论雕塑艺术的哲学沉思录.海德格尔《艺术与空间》着眼于“解蔽——遮蔽”的二重性的存在的真理(Aletheia)观,来阐明雕塑艺术的空间观,文章的主轴是海德格尔《艺术与空间》讨论“空间化”具容纳(Zulassen)和安置(Einrichten)双重方式,对比于老子第十一章所说的“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以及第一章的“有无玄同”,阐明二者在思想上的相通性.文章就此继续探讨海德格尔由“无”进而探讨“四方”,和老子所论的四大有其思想上的亲缘性,此中蕴含了造型艺术的空间观的跨文化沟通.文章并将海德格尔的空间观所涉及的“空”、“无”以及“事件发生”在海德格尔的存在思想的发展进程之中加以讨论,及对于其与老子的道的有无玄同加以对比.  相似文献   
86.
《吕氏春秋》倡导重农的政策思想主要是对《老子》“圣人之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朴”的政治哲学,“不尚贤”的政治主张和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情怀。《老子》与《吕氏春秋》之间有两条主轴贯穿始终:一是以老子政治哲学为主的道家“无为”思想,《吕氏春秋》将其浸透在重农政策中;二是《周易》、《老子》思维方式在《吕氏春秋》中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吕氏春秋》的言说方式和言说内容具有正反相合、注重“天地人”三者融通与和谐的整体性思维特点。而《周易》、《老子》的流传与演变,为《吕氏春秋》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言说特点提供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87.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让古典文学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有赖于作品翻译的水准,更离不开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受众意识。对翻译者而言,如实翻译作品仅仅完成了初级翻译工作,在翻译过程中尊重受众意识,则将原作带到全世界面前,是文学典籍翻译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88.
吴博 《理论界》2012,(6):121-122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从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原则;天人合一、万物平等的生态自然思想;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生态循环意识;知足寡欲、见素抱朴的生态消费思想等方面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见解。对其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挖掘、探讨和学习,对当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9.
高倩 《公关世界》2016,(15):26-29
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用一句非常精辟的话阐明了有和无的关系: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有形的东西取决于无形的东西。对企业来讲,无形的东西就是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90.
据说日本有一个神秘的长寿岛,生活在岛上的人平均寿命竟然超过120岁.许多人慕名前去探访,试图寻找岛上人长寿的秘诀. 一日,一位出版商偶然得到这个消息.他想,如果自己能够编写一本探寻长寿奥秘的书,一定能吸引很多读者,从而赚到很多钱.于是他亲自带领作者,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踏上长寿岛,开始了实地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