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6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585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953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继勇 《社区》2011,(2):56-56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如眼前这本《老子传》开篇所言,此时.我感到了一种空虚而又惶恐的茫然.之前因阅读而产生的欣喜和充实,于提笔之际,突然变得不知所措:我写下的是我真实的感受吗?或者说,我的所思所感,在我写下来后会不会变得不知所云呢?  相似文献   
72.
郭店竹简和马王堆帛书《老子》,用韵完全相同,同为一人所作。把简、帛《老子》说成是老子、太史儋所作,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相似文献   
73.
老子强调人的自然、自在之性,与此相关,老子强调"虚心"。老子"虚心"说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虚民心,二、虚君心,三、为道者之虚心。"虚民心"是要使民众保守自然淳朴的心理;"虚君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君道无为,二是作为君,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三是为君者应当具有宽广雄厚的胸怀,应当能够容纳天下一切贤良与愚不肖;"为道者"之虚心即是享受平淡、安逸、自然,而不追求富足、充盈、锐利。  相似文献   
74.
老子的"道"的学说,比较自觉地把世界作为混成的尚未分化的统一整体来考察;他已看到了分化的倾向、因素和事实,而力图维护统一、整体的"道"的完满性。老子以此一以贯之,演绎出整个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5.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对于"有无"问题的讨论起于老子,而止于王夫之。王夫之对老子道家思想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老子"有无"观及境界形态哲学思维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以儒家实有思想为思维基础,辨析老子以"有无"为核心的境界形态思维方式,赋予"有无"以实有的哲学意义,论证了儒家实有形态的境界观和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76.
老子在中华文化中地位崇高而又有几分神秘,他的思想被许多学者崇尚为中华文化和哲理思想的根源,令世人叹服不已,在数千年的中华文化文明史中,激起了起伏不迭的思想浪潮.荡涤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们的心灵,也震动过无数英雄人物的心弦,使他们心潮澎湃,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指点江山,文字激扬,同时也教化规范着中国文明社会,点拨人们行沧桑正道,识时务,顺自然,讲亲善、谋和谐.尤其是他的天道观,这一思想文化的源泉,润育着世人和中华子孙的千秋万代.  相似文献   
77.
杜绣琳 《理论界》2007,(11):172-173
老子与孔子同为中国古代文化大厦的奠基者,他们各自所开创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两个支柱,缺一不可。他们的学说中有着很多的共通性,但也有明显的学术分际,这主要缘于他们在创建自己的学说时,运恩路向截然有别。  相似文献   
78.
老子道家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和富有魅力的人生哲学而得以绵延不绝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效法自然以实现人生超越的思想是道教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及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事实上,魏晋玄学以后,道家之学主要地就是通过道教而得以延续并发展的。道教利用并神化老子和老子之道,其渲染的“老子化胡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道教与佛教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对道教发展的影响,也表现出了中外文化交流中传统文化的一种心态,它的最早提出,具有将外来佛教纳入华夏文化系统之中的意义,这与华夏民族历史地形成的自我中心论和大一统观及其在文化观上的表现——华夏文化正统论有关。  相似文献   
79.
《老子》一书提出命名问题,命名问题就是一种名实配称关系。在名实配称关系中,名为自身真实性立法。在一种非配称的语境中,相对于名,象的审美意义被提出,《老子》美学堪称一种“观象”的美学。“为道”的美学为名与象的结构性错位提供一种比肩栖居的和谐园地,从此全新的本原要素检视《老子》美学,《老子》美学思想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对个体自由规定的理性追寻。  相似文献   
80.
定州汉简《文子》出土和整理发表.有助于澄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文子》存有的疑义;《文子》虽经后人窜改,但本非伪书;《文子》为盛行于西汉前期的道家学说中直承老子一派的著作;今本《文子》与原本《文子》有内在联系,现今仍是我们研究《文子》唯一可用的完整本子;《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并非前者抄袭后者,更非前者为后者节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