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介绍以沃特·威尔逊·格雷格爵士为代表的目录派三杰,在对文学文本基本物质形态从手稿到印刷文本辨伪和考证批评的基础上,经过厘定文本讹误和四次重要的学术论战,确立了作者的神圣地位,让文学成为绝对科学化的大学学科,但新目录派最终却退出了现代西方文论思潮。观照几乎同时产生于印刷术所带来的学术分裂期的中国乾嘉派,它能够客观对待经学作者,并形成了系统的治学方法,从而稳步发展为今天的朴学大潮,在此视阈下分析并阐明新目录派无法形成体系的原因,恰在于其过分强调科学权威性而漠视了文学本身的独特因素造成的方枘圆凿,藉此提出中国治学方法借鉴于西方文论批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2.
袁枚对乾嘉考据诗风的批判态度与他对乾嘉考据学风的态度紧密相联.他没有主张诗歌要绝对排斥考据,认为只要适量和切入得好,考据可以入诗,考据诗也是诗歌大家庭中的一员.但他反对将大量考据内容放进诗中,反对以考据家的眼光来评诗、注诗.他对乾嘉考据诗风的批判,不仅维护了"诗本性情"的审美传统,也是对以"经术"和"文治"相标榜的封建专制文化的鲜明抵制.  相似文献   
33.
常氏主张以哲学的眼光驾驭材料,区别历史和史学概念差异,用科学的方法、哲学的眼光和艺术的手腕撰写历史,把历史、哲学和史学史有机地结合起来。常乃德史学理论论述已多,但从他史学观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的再探讨,可以加深对其史学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34.
明代中叶,由于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模拟史汉之风渐盛,学风日趋空疏。杨慎针对此种弊病,提倡求实、博学的治学风格。他通过考究汉代名物、辨析汉代史实、补充汉史文本注释之所未及,驳正后人改窜之讹谬及考辨汉代史学著作记载之误,借以倡导务实之学风。  相似文献   
35.
王国维的商周礼制文化研究,包含基于实物材料的器物文字考据,基于实事的礼仪制度考据,基于制度变革的文化通考,在考据中加入现代科学元素,有力推动了礼学考据的科学化,实际破除了三代王统道统的经学观念,促使礼学考据向实证礼学、传统经史之学向现代史学转型。  相似文献   
36.
钱大昕作为清代著名学者,不仅在史学、语言文字学、历算学、校勘学等诸多领域成果丰硕,而且在金石考据学方面也是成就卓著。在其有关著作中,钱氏详确地阐释了诸多深涩难懂的金石文献的文本意义,归纳并揭示了多项金石文献的行文惯例,考察并说明了某些重要的金石文献的真伪与完缺,并进而利用金石文献的考索成果,补正了传世典籍的阙误。他的学术成果与研究方法推动了清代金石考据学的长足发展,对后世的学术进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钱大昕的学术具有明显的开创性和兼擅经史的特点。乾嘉后学对他的极高评价证明他作为"时间差"标志点的合理性。另外不可忽视的是,钱大昕一生的学术实践与苏州紫阳书院关系密切,紫阳书院决定了钱大昕的学术立场,同时钱大昕的治学成就也标志着乾嘉时代学院风气从心学到汉学的转变完成。  相似文献   
38.
《十力语要》体现熊十力作为现代新儒学开创者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既继承又发展的总概性的理路与观感。其文学观主要可以从对义理考据的学术辨析和从义理派角度对考据学进行的批判、其经世致用文以载道的文学功用观、对文之质与文理之气等概念及其辩证关系的论述、对中西诗歌和古今诗歌区别的比较等 4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9.
40.
周作人20世纪30年代创造的"文抄公"体是对章太炎文学复古思想的复归。章太炎的考据之文培养了周氏作文的求真精神,他提倡小学以达到文学复古的思想又使周氏注重修辞的精确与朴质,这两点构成了周作人的文抄公"体"的主要特征;周氏把章氏的儒家人本主义言说表述为"人情物理"一语,作为"文抄公"体写作的核心价值;"文抄公"体继承了《新方言》借助方言考察中国社会、生活、文化变迁史的民间立场,将民俗作为写作的内容主体。对两者关系的考察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与晚清文学复古之间复杂而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