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41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644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就是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构建"中国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阈下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必须明确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建设法治国家。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幸福观,培养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幸福梦。  相似文献   
8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已溶入相当的传统文化因子 ,邓小平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背景下的当代发展 ,对此学界关注有余而研究不足。邓小平厌恶抽象、教条、框框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核心命题的邓小平理论与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倾向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传统的义利之辩与近代功利主义基础价值观的整合 ,使邓小平“三个是否有利于”的价值观标准与实用主义严格区分开来。邓小平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与传统文化对辩证法的理解是契合的 ,由此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学说领域实现了革命性飞跃。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中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83.
庄周与萨特,对人的存在意识与存在方式都曾进行了痛苦而深刻的思考:关于个体孤独、绝对自由、悲观而乐观等命题,都曾是二者为命途多舛的人类生命所作的无奈而悲凉的存在选择,让我们看到东西方哲学家在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人生过程中观念思维超越时空的交互与相通。  相似文献   
84.
黎敏 《21世纪》2010,(2):69-69
面对挑战,最高境界是绕开对方的“坑”,不战而屈人之兵。 工作中总能碰到把你设为假想敌的同事,他们喜欢躲在不起眼的角落,瞅准你的小漏洞跳出来设“坑”。情况无非几种,一、背地里跟老板打小报告,或夸张你的错误或无中生有;二、在会议上或邮件里公然指责你的疏漏,让你当众下不来台;三、先人为主地抢功,把你的创意说成他的,把你的功劳据为己有。  相似文献   
85.
公平而卓越是现代教育发展重要的衡量和评价雏度。在教育公平而卓越的要求下,政府要在教育体系构建,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教育眠务提供,教育标准制定和教育质量监管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田同之以“男子而作闺音”论词,准确地把握了词最为范式化的特质。花间、南唐词人,在创作中大都“遵循一种惯例性的艺术表现范型”,即“男子而作闺音”范式。这种范式由温庭筠开创,为花间、南唐词人所强制乃至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87.
杜维明对贯彻新儒学三期的儒学宗教性问题进行反思,指出以西方话语为背景展开的新儒学研究等于是将儒学客体化,而儒学的真实问题以及精神特性就在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中消隐了。杜维明放弃了从终极存在的角度追问儒学宗教性的思路,回归人自身,从儒学中寻找人对于终极存在的体验,提出儒学独特的认知方式--“体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儒学的宗教性在于对终极存在的肯认与追求。  相似文献   
88.
作为一个颇具多价性的、富有争议的文学母题,作为古希腊文化对人类命运与生存境况的特别关注,俄瑞斯忒斯主题始终内蕴着古老而又常青的生命回响和神圣启示,各个时代诸多戏剧家借助它展现和寄寓其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现实悖谬的反抗。“美国戏剧之父”奥尼尔在其著名悲剧《悲悼》三部曲中,为古老的俄瑞斯忒斯主题注入了现代心理学因素,更深刻地探索到了人类灵魂的最隐秘处,从潜意识层面反映出人类精神上的存在困境,并以重塑自由意志和自愿选择受难的方式,最终从根本上实现了对命运的抗争和对心灵的救赎。  相似文献   
89.
魏源是我国近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融汇、吸纳了《周易》思想文化的养料。本文欲从魏源的社会变革主张、军事思想、对外策略等方面论述《周易》这部朴素而“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的哲学典籍,对魏源政治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彭立学 《学术交流》2002,23(3):12-14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从价值目标上强调了人作为社会生产力主体的作用 ,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人的能力的发展 ,使人的本质力量能够得到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