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87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泡沫》是路翎作于南京解放后十八天的短篇小说。该小说迅速捕捉了社会转型期间的众生相,塑造了一位沉溺在“接收大员”幻梦中的进步文化人形象,意在讽刺某些自以为对“革命”有功的小知识分子“当家作主”的臆想,堪称解放初期文坛上第一朵批判现实主义的花朵。由于路翎创作该小说时尚不知胡风已决定调整创作方向,且在无意间触及到胡风的一个隐秘而未能实现的企望,从而引起后者的强烈不满。不久,路翎便按照胡风的提议去表现并不熟悉的工农兵生活,由“愿意写”变为“应该写”。  相似文献   
42.
胡风文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世界范围来看,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形成了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三大分支.胡风无疑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代表.在胡风文艺思想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苏联“拉普”理论和中国左的思潮的影响,胡风并没有完全避免那个时代左翼理论家共有的不足.但是,由于他接受了鲁迅的言传身教,并大量地阅读了国外文学大师的作品,特别是由于他本人就是一个忠于艺术,有着丰富艺术实践经验和艺术感受力的诗人,使他更能将理论的触角伸向艺术创造的广阔天地,从而取得了别人无法取代的理论贡献,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43.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胡风集作家、文艺理论家、党组织领导、编辑等多种身份于一身,面对启蒙与革命的艰难选择,胡风常常陷入半官方半民间的尴尬境地,走了一条与左翼主流文学迥异的道路。本文从“五四”新文艺评价、民族形式讨论、现实主义理论建构三个密切相关的方面,对胡风的启蒙主义文艺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44.
周扬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他是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有力的阐释者;同时,在一些时期,他又与这个思想体系发生冲突,这最终导致了他在"文革"中的命运.胡风与周扬被认为分别代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两大流派.文艺为政治服务,这是周扬与胡风文论共同的归宿,两人的分歧在于文艺具体怎样为政治服务的问题上,即在由生活而通往作品的过程上.两人对立的结局,决定于不宽容的文化氛围.两人又都参与了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45.
本文全面考察了湖北籍诗人、文艺理论家胡风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活动及理论主张 ,认定胡风创办《七月》 ,发表反映人民希望与感情的新诗和报告文学作品 ,并因之组成浩浩荡荡、影响深远的“七月诗派” ,功不可没 ;更重要的是他在战争条件下 ,捍卫和发扬鲁迅的战斗精神 ,孕育和形成了完整的“胡风文艺思想” ,从而为指导和推进抗战文艺运动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6.
胡风创办的《七月》和《希望》杂志,团结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大批青年爱国诗人,这些诗人和胡风一道,高举鲁迅开创的战斗的现实主义旗帜,以"主观战斗精神"和揭露"精神被奴役的创伤"为宗旨,为祖国的独立、富强、民主和自由而歌唱。  相似文献   
47.
本文通过分析胡风诗歌的语言艺术探讨他的言语风格 ,从而揭示胡风的审美趣味 ,并整体把握“七月诗派”的艺术特征。胡风言语风格的“劲”指“刚劲、挺拔”,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排偶句、反复句、详略呼应句、明喻暗喻 ,气势雄浑奔放 ;“健”则指“稳健、明畅”,主要表现在诗行与诗句的一致、结构与语义的协调以及词语的朴实、晓畅。  相似文献   
48.
上世纪40年代舒芜为声援在党内整风中受到批评的陈家康、乔冠华、胡绳等人而作《论主观》,胡风作《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与之"呼应"。然而胡风始终否认这种"呼应",起初他说发表舒芜文是"为了批判",后来又说发表舒芜文是他的"失察"。因而,深入探讨胡风的《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是不是以及是如何"呼应"舒芜的《论主观》,仍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9.
今天,我想给诸位介绍胡风先生在他的《关于"诗的形象化"》这篇论述中——讲的一段经典感受,即"诗得从现实生活里面的事象里面诞生,实际上,大多数的场合也正是通过甚至拥抱着从现实生活里面摄取或提炼的事象的。但是不是可以说,诗里面非有可能可见的事象不可,没有了就不算诗呢?……人不但能够在具象的东西里面燃起自己底情操,人也能够在理论或信念里面燃起自己的情操的。……人知道形象能舞蹈,能飞翔,能歌唱,人却不知道理论或信念之类也能舞蹈,能飞翔,能唱歌,因而他不懂得没有经过热情孕育的  相似文献   
50.
启蒙主义是胡风文艺思想的基石,是其全部文艺理论构架的基础.胡风对启蒙的理解有两个层面:一是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发蒙”,包括通过识字运动、狭义的宣传剧本、墙头诗、街头剧等进行的普及、初步的启蒙教育;二是在初步启蒙教育的基础上用先进的人生观、世界观去照亮、启发大众,帮助他们摆脱几千年封建统治造成的“精神奴役的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