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5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6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88篇
理论方法论   351篇
综合类   2297篇
社会学   9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周文依据自身的军旅体验和生活记忆,创作了许多以川康边地为背景的小说,借此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怒和对底层士兵、百姓的人道主义关怀,批判了军阈统治的罪恶和边民的国民劣根性,展示了一个左翼作家的良知、理性和内敛的革命意识.由此,周文和他的川康边地忆叙具有了现代性的风度.  相似文献   
52.
石海军 《东方论坛》2008,(2):1-5,15
全球范围内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使现代性具有了多义性和混乱性。这证明了西方现代性本身存在着矛盾性和含混性,也说明了西方现代性的对立面——反殖民主义和现代性的效颦者——更加深了现代性本身的矛盾性和含混性,表现出对资本主义工业(或后工业)社会所设想的现代文明的质疑与抗议。  相似文献   
53.
学术品格是关系到学术研究能否不断拓展和深化 ,使之永远充满生命活力的关键 ,确立并强化现代化与个性化的学术品格 ,在“学术平庸化”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趋势的今天 ,显得更为重要。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队伍学术品格形成的回顾中 ,以王富仁的学术个性的分析为重点 ,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现代学者应当具备的严肃、深刻而富于生命力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54.
张爱玲与毛姆的两相比较中可揭示出张爱玲的现代性的发生与具体内涵;而通过对张爱玲与卡夫卡的比较,则彰显了张爱玲的现代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5.
废名的小说是在现代性的语境中,从人生的苦难出发,以禅悦之心建构的审美乌托邦文本.他以一种反现代性的姿态,坚持某种非中心式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废名小说也是从死亡中生长出来的文学文本,他从佛陀处借来一面"镜子",把"实在心念化",把世界幻化为梦,以审美的方式完成了对生命悲剧性的超越,为荒谬、虚无的生命赋予一种意义.  相似文献   
56.
钱钟书小说文化反思的怨恨的现代性体验主要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怨恨,他不但怨恨传统知识分子而且也怨恨现代知识分子。钱钟书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围城与多重怨恨中苦苦挣扎,钱钟书的怨恨就是每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怨恨。  相似文献   
57.
外出务工与农民现代性的获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依据实地调查资料,通过对华南一个以外出务工为主的村落的剖析,揭示了外出务工对原住地社会和文化变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个人现代性获得的社会背景和条件,阐述了外出务工对农民获得现代性的作用及过程。我们的结论是农民跨区域自由流动,既促进了村落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个人现代性的获得  相似文献   
58.
加拿大当代文艺理论家琳达·哈琴以其独特的反讽理论迥然有别于历史上的反讽理论,也不同于同时期的后现代反讽观。她将反讽同后现代政治结合在一起,并试图改变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解构性内核,在“后现代之后”的文化语境中重建具有张力和建设性的文化理论。正是在这一点上,哈琴的反讽政治美学同元现代主义理论有了诸多的相通之处,可以共同迎接“后现代之后”文学理论及文化理论发展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59.
路德宗教改革不仅确立起人的主体性、内在性,还为德意志民族开辟出“内心情感”与“精神信仰”一体化的思想进路。面对启蒙对宗教的批判,黑格尔立足于“批判性统一”的立场,运用哲学美学话语调和现实与信仰、理性与自由、主观与真理之间的冲突,并最终以“和解”的策略从“精神现象”层面努力解决现代性的危机和分裂现象。这既由“和解”自身的哲理特质所决定,又与“绝对精神”的演进方式和逻辑展开形式密切相关。它外化于美学艺术体系的话语建构中,无论是艺术史的观念及其艺术门类,还是艺术史的历史演进及其类型变迁,均贯穿着“和解”的“辩证法”,并在哲理表达中达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统一。  相似文献   
60.
秦德君 《决策》2004,(11):55-56
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公共事务,出现了公共权力以后。就有了一个公共权威“公共形象”的问题,但只是到了“现代性”的背景下,这种“公共形象”才具有了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意义,才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理性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