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96篇
  免费   702篇
  国内免费   151篇
管理学   1351篇
劳动科学   120篇
民族学   411篇
人才学   271篇
人口学   109篇
丛书文集   6937篇
理论方法论   1189篇
综合类   13531篇
社会学   1210篇
统计学   120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97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440篇
  2020年   468篇
  2019年   482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751篇
  2014年   1498篇
  2013年   1276篇
  2012年   1645篇
  2011年   1756篇
  2010年   1690篇
  2009年   1638篇
  2008年   2101篇
  2007年   1739篇
  2006年   1503篇
  2005年   1406篇
  2004年   1116篇
  2003年   1053篇
  2002年   800篇
  2001年   716篇
  2000年   564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南宋著名哲学家、“心学”思想体系创立者陆九渊,虽没有对《周易》这部奇特玄妙的经典进行过全面的阐解,但曾就《周易》经传及相关《易》理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文章选取陆九渊《易》说中与社会人事观有关的内容进行评析,由此可体现其《易》说中“明体”之外“达用”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2.
民法的现代化、社会化是现代民法的发展趋势,影响民法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的因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政治的因素对民法的现代化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民法的社会化趋势并没有使民法背离个人自由主义的基础,民法仍然是私法。民法的现代化、社会化使民法主体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但这种扩大并非是无限的,因为民法的规范性质、人性基础及民法上的人格概念等具有限定性机能,从而决定了权利主体的范围只能在“人”的范围内展开,因此死者、未来人和珍稀动物等均不能视为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103.
叶圣陶教育理论的科学观基于对中国传统语文的深刻认识。据此他倡导语文教育应该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终身以之"的习惯为主要目的,强调学科的"言语"本位和运用的特点,并对语文教材科学化序列的构建,具有民主色彩的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从而以科学为导引奠定了现代语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生态思潮的主要诉求是重审人类文化,进行思想文化批判,揭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唯发展主义和科技至上观是生态危机的主要思想根源。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具体的生态治理实践,却能够为挖掘乃至铲除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之根作出贡献,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生态思潮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对于生态文化的重建来说,生态整体主义、生态的发展观和生态的科技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生态文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5.
高校学生的权利与高校行政管理权既呈对等关系又呈隶属关系。本文从权利的研究入手,从权利的内容和权利的主张两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学生所享有的权利,并对高校行政管理权的内容和性质做出说明,最后从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学生与高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已经正式颁布。《条例》以其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基础性把我们党保障党员权利的实践推向一个新的起点。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条例》,是全面深入彻落实《条例》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7.
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科斯和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异军突起。在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的假设前提下,新制度经济学沿用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考察除自然禀赋、技术和偏好以外的第四个经济理论基石——制度,研究包括法律、企业组织和社会政治文化等在内的制度结构问题,侧重于从微观层面和个人主义角度剖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把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从人与自然之间的生产活动,拓展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活动。回顾2004年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仍旧方兴未艾。在西方,新…  相似文献   
108.
如果说.2003年法治进程的鲜明特点是民众的普遍参与,即由下而上、上下互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民众的呼吁下.政府及时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那么2004年法治建设的突出特点就是自上而下.且主要在两条路线上推进:一是加强了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二是对公权力制约呈普遍化态势。而对弱者权利的普遍保护和对政府权力的有效制约是法治社会形成的显性标志。我们则可以毫不迟疑地指出,这是一个正义价值正日益彰显的时代。2005年中国法治建设的明显特点是:突出正义在法治建设中的价值及其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9.
周梁  黄明举 《天府新论》2005,(Z1):191-192
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价值目标之一的人权保障,不仅包括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也包括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包括控告权、参与诉讼权、异议权、求偿权等多项权利内容.通过对司法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应进一步扩大被害人参与诉讼的权利,明确规定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具有与被告人的辩护人同等的权利义务,检察机关的起诉书应送达被害人,为人身安全仍然受到威胁的被害人提供保护,为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明确法人被害人参与诉讼的方式,并完善被害人获得赔偿的相关制度,使被害人人权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10.
蔡梅良 《船山学刊》2005,(2):119-121
旅游行为的出现,并非从现代才开始,它们可以被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旅游活动出现最早,参加人数最多和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中,一直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读书人的一种渴望和追求,并将"行万里路"与探寻知识、追求真理的远大志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由于社会各阶层与旅行性质的差异,对不同类别的人的出游活动则有着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封建帝王及皇室成员外出巡幸天下,被称作"巡游"或"宸游";此外,还有士大夫阶层远途赴任离任过程中的"宦游";文人学士探奇揽胜过程中的"漫游";宗教僧道行踪不定的"云游";政客与哲人四处宣扬道德观念的"周游"等.在古代种种旅行和游览活动中,中国关于朴素的旅游地理论述广泛出现在诗词、歌赋、散文、游记、专著等各种古代文献中,文入学者们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有关各地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旅游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