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葛兰西紧紧围绕文化领导权思想,就其前提与基础、中坚力量、实施场所和获取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有自我性的理解和建设性的观点,使其建构了文化领导权的思想系统.该系统通过"自愿"的同意使文化领导权具有更加合理的话语权,并以"有机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调和剂",使其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和"共同意志构建者"的承担者,努力占领市民社会来拓展文化领导权的实施场所,用"阵地战"的方式推动无产阶级在市民社会领域对资产阶级思想阵地的颠覆,使其思想的系统性得以系统的体现.也利于我们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系统分析与认识.  相似文献   
52.
葛兰西与托洛茨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二者在无产阶级领导权、无产阶级革命的实现方式以及知识分子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观点有着许多分歧。本文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分歧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3.
作为一种新的革命理论,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思想及反思资产阶级执政之道与无产阶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本质是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一种“文化领导权”策略。作为一种对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于当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如何应付全球化浪潮之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威胁和挑战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4.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在特定的时代境遇中孕育成型。较之于马克思,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更强调上层建筑和阶级意识,在理论基调与历史使命方面既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传统保持一致,又独创性地推进了马克思由经济基础规定市民社会的认识思路,展示了切中当代社会现实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55.
56.
文章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卢卡奇、葛兰西和马尔库塞主要著作中的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发掘和诠释,辩证分析了其人本主义思想的独特魅力和明显缺陷。将其与马克思的“人”的学说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主旨是为正确认知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57.
江马益 《学术论坛》2005,(12):176-179
葛兰西思想的文化向度,主要表现在对“文化”内涵的独特界定,对知识分子社会功能的不同表述,对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理论分析,以及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提出等几个方面,并最终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它不仅体现了同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内在一致,同时,也反映了葛兰西对于时代、社会和文化问题的独特思考;不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独特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而且还对于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8.
布哈林和葛兰西都是共产党的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曾在共产国际工作过,两人自然在文化领导权问题上有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布哈林和葛兰西所处的历史境遇不同,承担的历史使命不同,两人自然对文化领导权的具体思考和主张也不尽相同。这种认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取得文化领导权的具体方法上。对布哈林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进行比较,有助于深入探究文化领导权的核心问题,反思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9.
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深刻批判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正统历史唯物主义"中阐发了他们对"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他们认为经典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关于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认识,而是对资本主义的经济至上、物支配人的似自然性的批判;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研究方法可以谨慎地运用于前资本主义时期,但其典型运用基础是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社会是要克服经济的至上性、强制性,实现人们对自己劳动产品和全部生产力的自觉控制。  相似文献   
60.
价值观构成文化身份与认同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回答了我国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应当确立怎样的文化身份与认同问题.从文化有机构成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诸要素各司其职又彼此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文化架构.对诸种具有张力性关系的矛盾要素进行归类与阐发,构成本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架构分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