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3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29篇
丛书文集   14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86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4 毫秒
41.
明代藏传佛教文化在青海的大力发展,和明朝中央政府对青藏高原地区采取的特殊宗教政策密切相关。对藏传佛教僧人大加封授、设立僧纲司制度、对藏传佛教寺院的大力支持等宗教政策,直接导致了明代青海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地域范围有了明显的扩大,这是藏传佛教文化在青海境内扩散传播的必然结果,更是明代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大力支持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藏传佛教尼僧寺院经济结构与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主要从藏传佛教尼僧寺院的经济现状出发,分析尼僧寺院的所有制情况以及收入支出状况,总结具有代表性的尼僧寺院的经济结构与模式,对藏传佛教尼僧寺院经济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3.
宗教的现代转换是一种世界性趋势,藏传佛教亦然。文章根据对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萨迦寺、仁钦岗寺与周围社区互动关系的调查研究,认为藏传佛教信仰正在从传统向现代转换,藏区社会的现代化推动了藏传佛教的现代转换,藏传佛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了藏传佛教的现代转换,主要表现在宗教行为功利化、宗教生活现代化、宗教观念淡化、宗教信仰理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44.
新书浏览     
《中国藏学》2011,(4):158
《五百佛像集·见即获益》瑞士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版本提供16开618页平装定价:158.0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ISBN978-7-80253-338-7/B·119责任编辑:冯良、南加才让  相似文献   
45.
从梁启超开始的新史学重新将清朝官修史学的民族多样性缩减成为以儒学为核心的史统,后来的中外学者或者从儒学与皇权之关系、或者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意识形态史.这样一种眼光将元以后中国的意识形态的多元性转变成了国家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问题,并进一步在中西关系的知识格局中来审视今日中国,而没有看到,藏传佛教作为一种兼具宗教与知识性格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国意识形态史之转型的意义.本文综合考察了国内外学者的儒教中国论、佛王治世说和元代的知识格局变迁,认为从凉州会盟以后,藏传佛教体系进入中国,中国的意识形态史从儒学中心的结构时代进入了多元意识形态关系史的时代,这一知识社会学的眼光或将对传统中国的意识形态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6.
引言2009年3月,由一个藏传佛教流派提供资金和精神支持的首届(正式)环境保护大会于印度鹿野苑召开。此次会议发表了一份有关环境保护的指南(随后可在网上获取),这份指南供尊崇“噶举派”(karmakagyu-pa)传统的寺院僧众采用,并就一系列旨在减轻寺院及其环境所受污染的方式提出建议。1该文件随后催生了一篇短文,短文列举了“你可以做的108件有助于环境的事”的纲要,  相似文献   
47.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泥塑和擦擦等.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藏族文化鲜明的宗教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48.
沈丽 《中国民族》2013,(10):44-47
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化都是瑰宝,藏族如此,其他民族亦如此。这些语言和文本不应仅仅在博物馆里束之高阁,更应该被极大地投入人力、财力支持,去传承弘扬。"国学"把一切都囊括在内,没有将汉族、汉文与少数民族、民族语言隔离开来,而完完全全是包含于其范畴之内。——范德康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为何格外注目藏学研究?大众为何越来越多地关注和信仰藏传佛教?新浪网等网络媒体为何纷纷开辟佛学专栏?藏学研究、藏传佛教、佛学这三个术语在当今的语境下重逢、碰撞,激发出  相似文献   
49.
宗教世俗化与藏传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对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其本质进行科学的探讨 ,就会懂得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它必然同人类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等各个层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时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意识形态 ,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是因为宗教观念的根源不是在天上 ,而是在人间 ,人间的社会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宗教观念的性质。由于主客观的诸多因素 ,宗教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会存在下去 ,而…  相似文献   
50.
青海环湖地区藏传佛教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环湖地区藏传佛教的发展趋势及其社会文化原因。并提出了进一步依法做好藏传佛教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