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7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21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4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557篇
社会学   289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逸飞 《当代老年》2009,(5):10-11
“太有趣了!太精彩了!就像真人表演一样!”范正安的泰山皮影戏走到哪里都是掌声四起。皮影是中国民间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泰山皮影却与众不同。首先它的曲风是山东大鼓,人物的语言和性格也有着鲜明的山东色彩;其次,其他地方表演皮影通常是一个团队,至少要两个人,一般都七八个人,而泰山皮影演出只有一人完成,左脚踩鼓,右脚敲锣,口中演唱,双手指挥皮影,一个人演出一台戏。因此,泰山皮影又被称为“十不闲”。  相似文献   
62.
对原有作品的表演及在原有作品基础上形成的录音录像制品包含原作作者和表演者或录音录像制作者的双重创造性劳动。因此,对表演和录音录像制品也会存在类似于演绎作品的双重权利,本文力图分辨表演者或录音录像制作者和原作作者对表演和录音录像制品分别享有哪些权利及其权利性质。  相似文献   
63.
声乐表演是以演唱的声乐作品为依据的创作过程。表演者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作品体验,才能对作品形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准把握作者及作品形象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演唱技能充分地展示作品。美声唱法是世界巅峰声乐艺术,在声乐表演方面有其独特的艺术要求。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美声声乐表演的体验技巧。  相似文献   
64.
本文运用符号互动的理论和方法,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着重分析了民族旅游舞台表演的符号化生产过程,舞台表演过程中的互动模型及其出现的各种问题,指出要实现舞台表演互动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消解建构新的文化符号时出现的各种紧张关系。关键在于转变对村民们的认识。必须视他们为发展旅游的主体力量,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开发规划的制定中来。真正成为文化符号建构规则的制定者。  相似文献   
65.
动画运动规律是动漫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自然界中的人物、动物及各种自然现象的运动状态。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表演教学和分组教学,在让学生掌握运动规律的同时培养其团队合作的动画制作理念,并且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消化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66.
微电影《执子之手》树立合肥楼市形象微电影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关新手段。今年是《合肥楼市》杂志创刊五周年,为了树立行业形象,该杂志委托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研究生,策划、编剧、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现代青年因房子引起的一段感情纠葛的微型电影《执子之手》。  相似文献   
67.
对于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而言,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语境之下,不同的演员,可以根据自身对角色的不同理解,以及自身的身体条件、艺术感悟与文化资质.塑造出同中见异、异中有同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8.
表演媒介对<白蛇传>的演绎,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也有较为独立的表达系统,在塑造故事空间这一方面,将语言想象中的空间具象化,而且在导演与演员的创造性发挥方面也给定了故事空间的具体性与地域文化的个性,从而为<白蛇传>的广泛传播与深刻变革提供了媒介可能性.  相似文献   
69.
道具的运用在舞蹈创作与表演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从古到今一直盛行不衰。从锅碗瓢盆到绢扇剑袖,任何生活中可见的物品都能通过编导的精心编排与演员的精彩表演成为舞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舞蹈道具,最终成为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70.
冯岚 《北京纪事》2010,(3):29-31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民间杂耍艺人中的佼佼者,成为中国杂技团的核心骨干。艺人中,很多是以家族形式存在的小表演团体。他们的绝活无人能敌,但传内不传外的家规又成为艺术传承的瓶颈。即便饱受争议,但家族艺人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全身心投入到杂技团的表演事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