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李贽和王船山都是我国历史上的进步思想家,但是王船山对李贽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好话。王船山与李贽思想异同之点在哪里,下面略加论述,并探索其所以存在分歧之原因。李贽一生极力反对道学,大声疾呼,“发道学之隐情。”(袁中道《李温陵传》)他鉴于道学家言必称圣人,因而他对六经、语、孟持否定态度,企图以此摧毁道学基础。他说:“六经、语、孟,……大半非圣人之言,纵出圣人。  相似文献   
52.
雷建平 《兰州学刊》2004,(3):233-234
明代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 ,由于中期以前在文坛上形成的以拟古主义为代表的创作 ,使文学的发展出现了种种弊端。晚明文人袁宏道以自己的创作和文学主张 ,从形式到内容 ,对前明以来文坛形成的陈规陋习进行了坚决全面的批判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始终充斥着归隐思想 ,表明了作者对黑暗社会和腐败政局的强烈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53.
雷建平 《兰州学刊》2005,(4):273-274
我国明代文学呈现出与历代不同的态势,尤其是中期以后虽然文学流派众多,但却集中表现在拟古主义和反拟古主义斗争中,袁宏道的创作不仅在晚明代表了反拟古主义的潮流,而且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完整的文艺理论体系,极大地推进了文明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
《今文类体》是目前所见的孤本文献保存量最大的明文总集,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料价值。《今文类体》以按文体类别对搜集到的明刻别集进行直接拆分重编的方式,再现了编纂活动的原生面貌。该总集的孤本价值主要有三:一是文学价值,保存了明代17家31种孤本著述,可推进袁宏道、赵琦美等著名文人个案和《江南春》等文学现象研究;二是史学价值,可增补上海会馆社会史料、明朝与琉球外交史料和明代北虏边防史料;三是校勘与辑佚价值,可补充众多作家的文集版本,为明别集的整理提供校勘版本,同时为明代诗、词、文等断代总集的编纂提供可资辑佚的材料。  相似文献   
55.
阳明心学的精神品格之一,在于寻求自我意识的发展。晚明袁了凡是汇通三教的阳明后学,其“立命之学”与阳明心学的“主体性自觉”一脉相承,深具阳明心学色彩,在士庶阶层中产生广泛影响。对“立命之学”的支持和反对,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阳明心学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两派,儒学转向及阳明心学的世俗化、民间化于斯可见。“立命之学”用“神道设教”的方式进行儒家伦理道德劝化,堪称“世俗版”的“良知之教”。“立命之学”和《功过格》的传播,从一个侧面说明阳明后学在明末清初“劝善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6.
袁宏道思想转变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宏道的思想在其结束吴越之旅后发生了急遽的变化 ,表现为其佛学思想由禅宗转为净土 ,心学思想由左派趋于右派 ,这一转变是受在佛学上持净土立场的宏和在心学上持右派立场的徐渭的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二次革命失败后。革命党领袖人物多流亡日本,如何看待失败、计虑未来,黄兴在这方面表现了一个革命家气度恢宏的气慨;在反袁护国斗争中、他“愿随国人后竭诚罄力,扶翼共和,勉尽义务,不居权位”。使之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58.
袁邡 《百姓生活》2013,(3):15-15
我的家乡在秦岭白崖湖畔。白崖湖的水域约300多亩,湖滨有一块巨石,名叫白崖湖石,石上刻有“白崖湖”3个大字。此石呈倒梯形,上宽下窄,顶部神奇地长着一棵柏树,人称“石抱柏”,也称“空中悬柏”。  相似文献   
59.
明代是中国古代文论家和各种诗学文论思想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各种“诗文评”著作层出不穷,“诗文评”正是在明代得以命名,明代“诗文评”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前后七子的辩驳论争,左派王学影响下的新鲜文论思想的活跃,徐渭、李贽、三袁、汤显祖等的大胆“叛逆”而充满独创思想的言论等,使明代文论以至整个学界热闹非凡;戏曲理论(曲话)、小说评点、叙事文论的发展等也是明代文论的新亮点。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与当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历代积累的结果,文论家们在继承先秦以来优秀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阐发或提出新见。正是在阳明心学,特别是左派王学的启蒙、导引之下,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一股从文艺创作到文艺思想的张扬情感(乃至情欲)、张扬个性、张扬独创的潮流,成为中国“诗文评”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明代前后七子的诗学有自己的特色,而明后期在王门后学影响下李贽、三袁等以其“叛逆性”思想引人注目,在中国“诗文评”史上有重要意义。对诗学文论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60.
宁波籍的袁可嘉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家的代表,他在系列文章中阐述了“新诗现代化”的方向和具体策略,其中针对新诗感伤诗风提出的反抒情,针对新诗“意义明晰”阅读惯性所倡导的“晦涩”,针对“单纯”式诗思模式提出新诗的综合性特质,都有一定的前瞻性,这些理论在后来的新诗发展中仍得到明晰的回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