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2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427篇
理论方法论   119篇
综合类   826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对国家的经济主权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与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必须适应这种历史潮流,科学认识与理性应对,以便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国际海洋法视野中的南海争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鉴  汪翱 《学术界》2008,34(1):254-259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之前,南海争端的重点是对岛屿的争夺以及对其主权的确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后,南海争端主要表现为海洋权益的争端.由于海洋法公约存在不足,一些周边国家借此曲解公约,大肆瓜分南海海域,并以此来谋求对南海各岛屿的占领.但海洋法公约同时也为解决南海争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以<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国际法为基础,通过各国友好、和平协商,才是解决南海争端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宪政视野下的公民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行宪政的国家里,公民依法享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这既是人民主权的具体体现,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公民监督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对于监督主体来说,公民监督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从动态的过程来看,公民监督是一种政治参与活动;就静态的结构来讲,公民监督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宪政制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专属经济区上空权利有其法律渊源;海洋法公约批准国的沿海国与非批准国之间在专属经济区上空的权利与问题,仍然尖当遵循公约的规定。从国际法原理,具体法律规定以及国家的实践等三个方面,沿海国都在其专属经济区上空享有无可置疑的主权权利,包括涉及安全考虑的主权权利,从而与公海上空的飞越自由相区别。  相似文献   
15.
姜世波 《学习与探索》2005,8(6):108-112
主权原则是国际私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国际私法中长期以来都存在国家利益优先的倾向,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传统国际私法中的主权观已越来越不适应国际民商事交往蓬勃发展的现实。全球化带来的是全球法律文明的趋同化,由此伴随着全球共同利益的产生。国际私法作为处理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法律部门,必须对这种国际社会利益做出反应,把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作为追求正义价值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6.
何志鹏在《安徽大学法律评论》第5卷第1期撰文认为,从历史上看,主权是习惯形成的,而不是社会契约造就的,人们既没有在实际上也没有在情感上接受过任何有关社会组成的契约。所以,人的同意和权利并不是主权产生的原因。国家是在人的群体——部落、部落联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生长起来的。人类并没有费心形成这样一个体制而建造什么契约,也没有为是不是要参与到这个体系中来而三思后行。人类既没有在历史上也没有在心理上经历过社会契约的阶段。主权是一种在名义上归属于集体的权利和权力的结合体。主权是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主权来自于人类自始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形式的制度递增,以及对于权威的依赖,对于现有生活框架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际法上领土取得方式之一———先占原则,通过事实的考证及法学理论的探讨,分析了中国对该海域拥有主权的法理依据,提出了南沙群岛在中国发现以前是无主地,它是由中国人民最早发现、最早利用、最早归入中国版图和行使管辖的,中国对其享有先占权。从而说明南沙海域历来属于中国,领土主权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8.
孟德斯鸠的立法思想完备、周详。他认为,人民是立法的主体,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议会,行使立法权力。立法者应该要有宽和适中的精神,避免极端的立法行为。立法应以本国实际为依据,不能照搬别国法律。孟德斯鸠的立法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邓小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邓小平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处理我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有一个提出和完善的过程。其主要内涵有:主权属我,毋容置疑;尊重现实,搁置争议;互利合作,共同开发;放眼未来,和平解决。其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的根本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解决问题的现实原则。实践证明,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民族团结”作为宪法民族权利的政策表达,是特定价值观和信仰的制度建构并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民族团结”命题一经提出,即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视野,展现了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主权结构与治权结构、程序民主与政治共识统一中的宪法逻辑.通过对“民族团结”命题的结构化分析,有助于厘清“民族团结”在宪法框架中的基本属性、思想源流、现实基础,把握其与整体国家观的辩证关系,进而设置不同方式促进其具体化、通俗化、实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