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2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427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826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近年来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本文通过对促使这一现象形成的法理思想分析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政基础在于人民主权学说,法政基础在于知情权学说,行政法基础在于控权论学说.明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构的法理基础,对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我国报刊近代化是与半殖民地化相伴而生的,自列强用炮火轰开中国大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报刊舆论主权如同政治、经济权利一样,严重丧失.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深感报刊舆论主权丧失的痛楚,以及重建舆论主权的时代使命.他们冲破重重困难和阻碍,为创办一份真正替中国人说话的报纸而奔走.作为当时国人的代言机关,<时务报>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刊舆论主权的成功重建.北方的舆论阵地<国闻报>,在争取话语权方面表现出积极的姿态,做出不懈的努力.针对任何侵害中国主权的外报言论,该报决不保持沉默,与外报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53.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产生和不断增长,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与增值,我国政府于2007年9月成立了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这也标志了我国通过建立主权财富基金来调配风险收益。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问题和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4.
尽管在国际实践中有大量人道干涉的事例,但国际社会关于人道干涉仍然存在争议.由于国际法很多原则和规则都来源于国内法,往往在制度和价值权衡上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而国际法上的人道干涉与国内民法上的无因管理制度十分相似,无因管理制度却在国内法中得到了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55.
对今天的中国政治发展而言,重要的是民主实现形式的发展。目前能够有效表达民主的形式有:选举民主、议会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等。在民主政治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上述民主实现形式各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56.
伦奎斯特法院是美国历史上较为保守的联邦最高法院。它在联邦主义问题上的相关判决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特征。不过,由于联邦与州关系中的“双重标准”原则不可逾越,伦奎斯特法院实际上不可能回到传统的“二元联邦主义”状态,只能倡导一种介于“二元联邦主义”与“合作联邦主义”之间的“新联邦主义”。通过复活州主权豁免理论,伦奎斯特法院为州权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更新了联邦主义的含义。  相似文献   
57.
英国都铎王朝的财政结构及王权和议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铎王朝财政收入结构由普通收入和非常收入两部分组成。从都铎王权财政收入结构看,王权对议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突出体现在关税和议会税在财政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上。这种依赖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王权和议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王在议会"和"议会至上"原则萌芽以及王权有限性和议会权力增长等方面。这种独特的关系对英国政治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8.
20世纪初年上海知识界国家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年汇集上海的新型知识分子,围绕民族救亡和民权革命的主题更新国家观念。张扬主权意识以抵御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交逼侵凌,反抗满洲贵族对其他民族的歧视压迫;强化国民意识以推倒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主权在民的“中华共和国”。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从皇朝体制向共和政治嬗替,成为辛亥年国家制度变革的思想先导。  相似文献   
59.
作为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 ,对中国发展的许多问题都作出过独到而精辟的论述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在国际法领域 ,邓小平提出的许多观点和设想同样也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国际法理论 ,并解决了我国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邓小平对人权与主权的关系和一国两制的论述 ,阐述其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发展。  相似文献   
60.
刘明贤 《江淮论坛》2001,1(5):71-74
近代意义上的自然法理论、自然权利论、社会契约论是格老秀斯首先提出并作了阐发的 ,曾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发生过很大影响 ,然而我国学术界却鲜有人对此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分析格老秀斯的自然法论、社会契约论和主权论的思想 ,论证了格老秀斯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