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苏轼曾有“诗中有画”之说。“诗中有画”之所以被后世所广泛认同,是因为它揭示出了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丰富内涵:景物丰富,状态明确,搭配和谐,空间有限,意境空漾。正是这些丰富的内涵,使得王维的诗与画有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2.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这样评价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确,王维以诗画双绝享誉于世,他的山水诗意境幽美,趣味盎然,堪称诗家一绝。王维的山水诗,不仅能使我们从诗行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秀美景色,其中涉及到的中医药学常识,还能使我们得以窥见盛唐时中医药的普及盛况。  相似文献   
23.
王素 《天府新论》2006,(1):150-153
诗歌与绘画,作为不同门类两种艺术,有着质的区别。诗人以词章、格律吟于口吻,用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而画家则以线条、色彩形诸笔端,用特有的可视形象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反映。正如达芬奇所说:“诗人企图用文字来描写事物的形状、动作,画家却直接描写事物的准确形象来再现  相似文献   
24.
新时期"诗"与"画"关系的研究,可以分为否定者和肯定者两个派别.否定者认为,诗的表现力远比画强,所以"诗中有画"这样的说法欠妥;肯定者认为,画的表现力与诗相当,这在中国诗与中国画关系中更是如此,所以,"诗中有画"是不可轻易否定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25.
“句图”是北宋诗歌景句的选本,因文人绘画审美与宋诗吟咏风物的艺术追求深度介合,在诗画互位言说的语境下,被视为“诗中有画”的典范。“诗中有画”的审美观照,以诗句为画的艺术实践,在拉近“句图”与绘画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句图即画”的观念,从而开启了宋人“诗意画”“以句图为画”的创作历程。“以句图为画”不是北宋“诗意画”的最高境界,但借助“句图”的美景佳思,或图解诗境,或直写诗意,或另外创意,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增强绘画的诗意内涵,提升画品,为画家创作出更高水准的绘画作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王维山水田园我诗在意境创造,写景技巧上承继陶渊明,谢灵运业已取得的成就,在作品风格上则有所创新,绘画方面高妙的艺术造诣和浓厚的佛祥思想对王维的诗歌创作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7.
苏轼论王维诗画,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语一出,自宋代以至于今,便以“诗中有画”作为诗歌美学的重要标准去评价诗歌艺术。以“诗中有画”概括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个性特征,这样的评价标准,存在谬误,缺少辨析,不足以立论,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8.
画我心中诗     
由于家庭的熏陶,绘画是我自幼的兴趣。《三国》、《水浒》中的人物绣像和欧洲小说的书籍插图是最早的"教材",在其他儿童忙于玩弹子和踢球的时候,只要手中有纸和笔,我一个人会埋头涂上半天,两三个小时就能用粉笔随心所欲地把心想的故事从弄堂这头画到那头。那时候,画画是最让我高兴和不知疲倦的事情。虽然常因弄脏了地方或误了饭时而受到训斥,但家庭对我的兴趣却极为支持,自初中起即送我到当时上海颇有名气的"现  相似文献   
29.
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最大艺术特色,但它却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连贯的动画。王维描写景物,以“广角镜头”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摄制”出动态美的风光片;描写人物,在行动中展现其内心世界,在行动中揭示深化作品主题,动态人物始终占据山水田园诗的中心,“摄制”出动态美的风俗片;诗人直接活动于画面之中,创作主体融入审美客体,达到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摄制”出动态美的人情片。因此,动态美是王维“诗中有画”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30.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向有诗国之称;而我国的古诗文与绘画的关系向来密切。诗和画是密不可分的艺术,画因诗存,诗因画传,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诗歌与绘画可以相互补充,互相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