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1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73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晚唐诗人姚合,在当时诗坛颇具声名,与贾岛并称"姚贾".他的"武功体"诗歌,丰富了唐诗的创作题材.他以"苦吟"求意味的创作特征,对晚唐律诗以及宋诗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姚合生平、仕历、创作成就及其诗集版本传承的系统梳理归纳,学界迄今尚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  相似文献   
72.
由于开元天宝宫廷盛行的乐曲能从多方面满足中晚唐人对大唐盛世的追念,遂成为那个时代最受青睐的怀旧介质,乐人的命运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何满子临刑献曲的诸般传说,便是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产生的.强烈持久的怀旧心理必然影响文学创作,开元天宝史事轶闻成为中晚唐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怀旧心理的自然走向,决定了这类诗歌除了始终萦回着的感伤情调之外,写作重心随着时间的流逝,从中唐的侧重猎奇,逐渐转为晚唐的侧重反思,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晚唐咏史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73.
萧红,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越的女作家,曾以其风格独具的小说作品独步于中国现代文坛。除了小说散文,萧红还创作了为数不多的诗歌,这些诗歌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将萧红的诗歌纳入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与冰心、湖畔诗派及林徽因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萧红诗歌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它们是萧红基于切身体验与挚诚的生命感受之上的心的诗、心的歌,是她自身性格、情感、经历的忠实记录,自然流露,具有洗尽铅华的自然本色之美。  相似文献   
74.
王文思 《现代妇女》2010,(1):I0002-I0002
汪玉良先生最早为人所知的是文学,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他出版的《幸福的大道共产党开》、《米拉尕黑》、《大地情思》等一系列诗集,都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文学作品。汪玉良先生的诗作不仅深受国内读者的广泛好评,还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国外各种报刊发表。  相似文献   
75.
正本溪县的满族民间歌谣,是满族劳动人民集体口头的诗歌创作,属于可以歌和吟诵的韵文,具有特殊的节奏、音韵和曲调形式,是满族语言艺术之一。本溪县地处辽东山区腹地,满族先民在长达六个世纪之久的生产生活中,运用歌谣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展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歌谣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满族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满族歌谣常具有调节劳动、举行仪式、表达爱情、教育子弟、裁决是非、交流经验、开展娱乐的社会作用。民谣无本句句真,它不加雕琢和装饰的语言技巧,最  相似文献   
76.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史上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最彻底、最深刻的诗歌流派,约翰·邓恩是英国玄学诗派的奠基人,两者虽异域千秋,但在各自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艺术创作手法、生活经历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通过比较相似的历史命运、类似的诗歌意象创作技巧、浓厚的哲学况味和对后世的深久影响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可比性。  相似文献   
77.
贾岛早期的诗歌明显留有韩愈、孟郊奇险诗风影响的痕迹。他因建功立业的理想受挫,渐次变得心灰意冷,其诗风则由奇险倾向,转向清苦奇僻。贾岛诗风的变迁实证了韩愈所倡导的"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的诗歌理论,既反映了他生活遭际的变化,亦折射出其诗歌交游对象的变换。这与韩孟诗派的诗歌创新理论及努力方向是一致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78.
陶渊明少有壮志,也曾游宦多年。但是他对晋末官场的不适,前代隐者躬耕传统的感召,最终促使他解职归田,过上躬耕自足的生活。陶渊明的躬耕之路大体可分为耕仕徘徊期、安心躬耕期与老病困穷期三个阶段。在漫长的躬耕历程中,他认识了躬耕的意义,体验了田园生活的乐趣,但也饱尝了战乱、自然灾害与饥寒等方面的困扰。这些经历他都真实地反应于诗歌创作中,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79.
李白将其诗歌主张、诗学观点贯穿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本文以《李太白全集》及众家评论为基础,从李白的诗歌理想、诗歌渊源、诗歌美学、诗歌境界等方面入手,探究李白的诗学见解与主张以及在诗学批评中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0.
20世纪20-40年代是冯至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在其诗歌创作中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三体兼备.冯至的抒情诗、叙事诗与哲理诗在现代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均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其抒情诗与哲理诗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其叙事诗兼具文化、思想与审美的多重意义.冯至的诗歌创作既开拓了现代中国诗歌王国之疆域,又丰富了现代中国文苑诗歌之花的品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