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4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241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59篇
人才学   10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502篇
理论方法论   542篇
综合类   6232篇
社会学   507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590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662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768篇
  2007年   617篇
  2006年   592篇
  2005年   544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451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文学作品本身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使自我和他人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美的特征给写作思维指明了创作的道路 ,明确了创作要求 ,从而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向美靠拢。艺术思维是对特定审美感受的理性开掘 ,是从某个角度或侧面深刻领会生活的底蕴。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要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文艺写作 ,首先要求写作的人应是美的 ,然后他才能按照“美的规律”深入生活 ,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62.
当代审美文化的主体悖论和主体变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竟生之美的基础上,以此为扫描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工具,提出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维度是竟生之美。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竟生之美因其内在的主体悖论使其历经了从红色崇高、悲剧丑和喜剧荒诞的美态发展过程。这种主体的变奏,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审美的客观反映。竟生之美是审美主体性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63.
文章围绕“不美”这一新的审美范畴命题,探讨了“不美”发生的事实依据、时代根源、本质特征以及在审美心理和文艺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态,从基础理论方面触及了当代审美潮流的新特征和新趋向。  相似文献   
64.
关于“诗缘情”中其“情”含义的阐释 ,历来褒贬纷纭 ,莫衷一是。为避免偏执一端而不及其余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需与诗论开山之祖的“言志说”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学创作实际中揭示其“情”的含义。循着这一思路 ,不难发现“诗缘情”实是一种新的文学观 ,其“情”主要指物感之情 ,一己之情 ,它改变了传统的文学观 ,使文学走向最终的自觉。  相似文献   
65.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阐释生命意义的诗性学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是追问人生价值的哲学言说。小说《恶心》就是思与诗密切相依的典范。它昭示了人如何从萨特哲学对本质所界定的事实性否定命题通向对存在所设想的价值性肯定命题。  相似文献   
66.
“人面桃花”的衍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经孟的《本事诗》一落实、渲染,人面桃花的故事遂广为传布。宋金元时期以此为题材的作品,今不得见;就明清时期此题材的戏曲创作而言,则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谨守《本事诗》规模,情节简单,重,点突出,注重人物心理刻画,但有单薄之嫌;一是增添人物事件,内容繁复,排场热闹,但却愈来愈远离人面桃花故事的重心,甚至喧宾夺主。这是人面桃花故事题材本身的某些先天性不足所致。若变换一个角度观察,则后一类剧本中之喧宾夺主者,实际上已经变为另外一种剧作,也自有其独立存在之价值。  相似文献   
67.
应用文语言的简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文应该讲求语言的艺术美,这种艺术美风格即是简约之美。应用文语言简约美体现在明晰美、准确美、简朴美、庄重美四个方面,而且相互交融共存于一个美的整体之中。  相似文献   
68.
毛泽东品评诗歌,主张"先钻进去",然后"再爬出来",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将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结合起来;他认为"诗有达诂",赏诗者应"以意为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赏诗过程,也是一个诗境与赏诗者心情相统一的过程,即寻觅知音的过程.  相似文献   
69.
桥梁技术美已成为当前工程师日益关注的课题。理解桥梁技术的产生及其组成因素;现代桥梁设计需要设计师具有美学修养;桥梁方案的设计要有建筑师的参与,才能更好地体现桥梁内在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0.
苏轼与尹善道都集政治家、学者、诗人三种身分而著称于世,都有出仕—流配—隐遁之人生经历。儒佛道三教合一思想是苏轼诗歌创作的重要特征,而儒家处世观使尹善道始终如一地坚持山林与朝廷一体论,这正是尹善道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