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31.
出版之初,《白鲸》中的非叙事性内容(语源、选录和鲸学章节)被认为是离题、拖沓,文体混杂,是败笔。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陌生化理论从主题、叙事策略、作者意图及读者对鲸鱼的意义建构等方面考察《白鲸》中的语源,阐释其独有的价值意义,可以为《白鲸》研究提供新角度,展现新价值。  相似文献   
32.
“日”“月”分别为太阳和月亮的象形,似乎已成不争的事实。但历代学者对“日”“月”的形中之义都没有作出圆满的解释,而“日”“月”为男根女阴之象形的新解,圆通地解释了二字的形中之义,并得到了字形、字义、方言、外族语及神话文化等方面的证明。  相似文献   
33.
本文通过对贺州本地话“古端母浊化”、“古精清母塞化”、“古从心邪母合流读[θ]或[f]”等若干特殊语音现象的语源及其历史演变的探析,从一个侧面揭示出贺州本地话语音系统在形成及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较深的古百越语语音影响的烙印。这些特殊的语音现象是长期、频繁的语言接触过程中语言渗透的产物。  相似文献   
34.
回顾了前贤成语研究成果,从词法的结构分类角度,穷尽梳理《史记》初次出现并为后世长期使用的成语及数量:联合短语213例,主谓短语175例,偏正短语126例,动宾短语50例,连动短语28例,紧缩短语22例,兼语短语11例,动补短语7例,形补短语4例,复句式成语15例,并对该类成语功能作了句法角度的分析。详尽整理出《史记》引用他书的成语及数量,并作了具体整理,又分析了9例自生成类成语语义变迁和自生成类成语的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35.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曾经对名称和事物的关系问题进行过深入地探讨。“本质论”者认为事物的命名取决于事物的主要特点,名称和事物之间具有内在的相符的联系;“约定论”者则认为事物的命名取决于人为规约,事物的名称和事物之间没有天然的内在联系。虽然他们对名称与事物关系的探讨是从政治、哲学角度提出的,但却孕育了朴素的语源学思想,对中国和古希腊科学语源学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6.
浚县方言中的"在",它的语音形式、意义和用法不尽相同.据推测,"在1"可能来源于近期的共同语;"在2"在3"在4"在5"是浚县方言的固有成分,它们具有同源关系.其中"在2"是源头,"在3"在4"在5"是从"在2"发展演变而来的,形成了渐进的演变链条.浚县方言"在"的演变进程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7.
析“德”     
本文论述了“德”的意义来源,以及围绕着“德”形成的系列词汇族类,力图探明作为汉民族哲学、伦理学核心的“德”,在形成、演化过程中从语言到文化及思想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38.
:常用虚词“口老”在吴语中是表示连接、提顿、语气的助词。这三种用法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 ,其用法源自唐五代以来的近代汉语  相似文献   
39.
根据壮侗语"黏附成分+名词"名词结构特征及现代壮语方言语料,对史籍中"干栏"一词的语源进行探讨分析,认为"干栏"一词是一个合成词,源于壮语kja:n1(v)a:n2"房子",即"kja:n1"是表(v)a:n2"房子"的类别成分-建筑类.  相似文献   
40.
湖南汨罗方言的"徛[t i21]""徛个[t i21kei33]"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持续体貌助词,前者用法复杂、分布面广。两者关系密切,但在句法分布、语义组合等方面存在差别。"徛"的声母不送气,而汨罗四周方言及湖南境内诸多方言的持续体"起[□□i]"都是送气声母,显得颇不"合群"。不过,虚成分"徛"的多功能模式与汨罗邻近的长沙、宁乡等方言中对应的"起"大致平行,加上有周边省份方言作为旁证,可推测"徛"读不送气应该是动词"起"在虚化过程中伴随了语音弱化的结果,"徛"的语源极有可能就是趋向动词"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