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0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784篇
劳动科学   80篇
民族学   47篇
人才学   69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1693篇
理论方法论   291篇
综合类   3484篇
社会学   327篇
统计学   30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567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9 毫秒
991.
由于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建立在二元混合体制下的微观行为主体之上,我国政府的政策选择———以扩张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为主的效应分析也应建立在二元混合体制的微观基础上。从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效应的技术系数分析来看,扩张性财政政策在扩大社会总需求方面比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从这两种政策的调控成本看,扩张性货币政策比扩张性财政政策更为可取。因此, 这种政策效应各有优劣,在短期内,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扩大内需起了较大作用,但是由于其调控成本过高,中长期内继续使用财政政策的余地越来越小。从长远来说,宜以货币政策调控为主。  相似文献   
992.
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及其相互关系,探析微观经济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惰性反应现象。(-)从宏观经济方面看,主要原因:1.对微观经济基础的分析把握不当,导致调控政策松紧不适时度;2.对宏观经济运行通货紧缩的预期不准确;3.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由于多种原因难于起到调控微观经济行为的作用。(二)从微观经济方面看,主要原因:1.由于体制和政策形成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未得到改变;2.市场消费结构升级困难,抑制了市场消费需求的扩大;3.企业活力不强。  相似文献   
993.
广东这一轮市场物价的走低是由1994年的8月份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分别上升22.3%和24.2%的顶峰逐渐回落,至1997年3月份商品零售价格开始出现负增长,至今已近两年。其中部分商品价格持续下降,累计降幅较大,甚至价格低于成本,按目前价格走势看,有延续下降的可能,本文就近两年来广东物价基本情况和特点持续走低的原因及对策建议作些探讨。一、基本情况与特点1.市场物价呈通道式下降走势,降幅波动不大,总体呈加速走势。分季来看,与上年同期比商品零售价格1997年一季度升1.1%、二季度降0…  相似文献   
994.
刘晗 《中国社会科学》2023,(3):168-186+208
中国宪法中规定的社会权条款不能孤立地进行理解,也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宪法学的积极权利或社会经济权利等概念进行解释。在立足于中国宪法的体系解释视角下,社会权具有民生保障、民主政治和国家建构的三重维度。在中国宪法的整体结构和规范意图中,社会权也不只是一种社会经济权利,而且是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基本权利。具体而言,社会权不仅是个人向政府索要经济福利的请求权,也是实现完整社会身份的基本公民权。社会权不仅仅具有社会经济性质,更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政治性质。社会权的规范结构,特别是社会权的功能及义务指向,也需要基于此种性质进行建构。社会权的功能更多地体现为客观价值秩序功能,其具体的保护义务不仅指向合宪性审查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具体国家机构,同时也指向了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从而形成一种中国式的社会权制度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995.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体系中分别建立起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前者用于控制用能单位能源使用和消耗的上游环节,后者控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下游环节,两制度有效衔接将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高效协同。两类交易制度存在理论背景的一致性,但同时也面临着法律依据、配额分配方法等不一致的地方。因此,我国未来应从立法路径、制度安排及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入手,为用能权交易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衔接所面临的相关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6.
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是现代证券交易所发展的重要趋势.非互助化证券交易所承担着监管职能,非互助化证券交易所监管权是建立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市场治理的基础之上的,其本质是一种契约式治理.非互助化证券交易所监管权内容主要包括证券交易所规则制定权、证券交易所市场监管权、证券交易所惩罚权、证券交易所争端解决权与起诉权等.  相似文献   
997.
越来越多的由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入人们的视线,凸显出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市场化、全球化过程中劳资关系的不和谐,以此引发集体劳动争议调整机制的构建的法律思考。我们应灵活调用传统劳工组织形式——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加强劳资共同决策来减少劳资矛盾,同时也要通过对集体协商的完善,对集体行动的制度化规范以及集体争议调解机制的构建等路径来预防与化解集体劳动争议,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998.
以三权分立思想作为审判权独立的根据在理论上存在不足,三权分立不是法治社会的标志,我国的审判权也不同于西方的司法权。我国的审判权包括普遍意义上的裁判权、具有自身特色的调解权、行政角色浓厚的判决执行权和在政法委统一领导下的政法委决议执行权。从制度功能来看,裁判权、调解权基本等同于司法权,是审判权独立的主体,并且为了防止法官以判逼调,调解权应当独立于裁判权。裁判执行权、政法委决议执行权因不具有居中裁判性质,不是审判权独立的内容。要求审判权完全独立是脱离了中国国情的空想;以审判机构的独立代替审判权独立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没有独立地位法官的审判程序将无法克服程序内在的缺陷。审判权独立应当是具有独立地位的办案法官、办案程序与办案保障三者相结合的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999.
抵押权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担保物权,然而,由于我国抵押担保制度的不够完善及相关法律制度价值取向的偏差,抵押权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诸如抵押权实现的途径不明、抵押权实现的具体方式匮乏、没有确立抵押权追及力、租赁权对抵押权的影响、法定优先权对抵押权的冲击、行政土地使用权的收回权对抵押权的剥夺等法律障碍.为充分实现抵押权的制度功能,我国应当进行相应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1000.
学术行为调控是自律调控与他律调控的统一。其中,自律调控就是要激发学术行为主体坚守学术道德的需要、提升学术人格境界的需要以及取得学术成就的需要,由此形成学术行为调控的内在动力。学术行为他律调控就是要坚持学术行为前的正确导向、学术行为过程中的民主监督以及学术行为后的奖惩,即建立学术行为自律需要的外在动力。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应形成和谐的合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控学术行为,以确保学术行为的道德性、生命力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