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色旺诺尔布桑保出生于清朝同治初年,清朝光绪十六年袭科尔沁右翼中旗图什业图亲王职爵,后任哲里木盟盟长。他在位期间由于横行暴敛,残忍无道,被旗民百姓称为“道格辛大王”(意为凶暴的王爷),其后被属下家奴花里亚孙等人追问其暴行时“自缢”身亡,本文主要叙述图什业图亲王色旺诺尔布桑保亲王“自缢”之过程和花里亚孙等人的反对封建势力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2.
本文重点探析了穆斯林世界中的伊斯兰资本市场上发展最迅速的部分,即苏库克(Sukuk,即伊斯兰债券)市场。首先,笔者界定了苏库克作为专业术语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其次,论述了苏库克的基本特点;再次,本文的第三部分论述了苏库克在其运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分析了苏库克在阿拉伯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无罪推定     
只有对某人是否有罪做出了最后的裁决,罪犯才失去逍遥法外的指望。——贝卡利亚  相似文献   
24.
贝卡利亚是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成为几百年来的经典。本文对该书做简要的评论,表达作者读此书时的感悟。  相似文献   
25.
死刑又称生命刑。死刑与奴隶社会一同产生,迄今,还有很多国家和政府采用这一刑罚。然而,事实上,到了18世纪有人毅然地提出了将它废弃的主张。这个人就是被后世称为近代刑法学之父的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贝氏的死刑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死刑的威吓作用是多余的;第二,死刑容易引起旁观者对受刑人的怜悯;第三,死刑的影响是暂时的;第四,死刑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环境;第五,死刑的错误是无法挽回的。本文旨在通过回归原文的方法重新审视贝氏的死刑观,从而获得一些在我国死刑存废问题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6.
死刑的存与废的问题两百年来一直是西方刑法学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死刑的缘起与进化以及死刑废止论渊源的考察,从死刑是否必要和死刑是否正义的角度对死刑的存废问题作了若干探讨,最后,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对死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7.
刘新利 《文史哲》2005,(5):65-71
康雍乾时期,“耕者有其田”是山东农民一如既往的愿望,但却是德国巴伐里亚农民的划时代要求。在18世纪世界经济转型以前,在整体上,“耕者有其权”是巴伐里亚农民的生存依据,但却是山东农民遭受压迫和剥削的原因。本文以康雍乾时期为历史中折点,说明:拥有土地的占有权,迫使山东农民必须承负国家的、官府的和家庭的责任。比较之下,土地占有权向着土地耕种权的变化达到极限,使巴伐里亚的农民借助于新型社会的到来转变成为拥有土地占有权的国家公民。  相似文献   
28.
唐钰林 《现代交际》2012,(5):145-146
鲍德里亚作为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对消费理论的研究可谓造诣颇深。他的符号消费理论思想体系是整个后现代理论研究中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理论。他的一生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如哲学、社会学、艺术学、文学、政治学、精神分析学和符号性等等学科都有所涉及。正因如此,他的消费理论思想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创新性。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最终使他在符号消费理论研究中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相似文献   
29.
陈荣飞 《天府新论》2009,(4):129-132
贝卡里亚作为近代刑法学的开山鼻祖,其恢宏博大的刑法思想与刑法理论是构建于社会契约论与功利主义哲学观基础之上的.他在传承启蒙思想家们已有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基础之上,又赋予其新的蕴涵与价值,指出社会契约论的精髓在于民众的认同,民众又是基于功利主义哲学观即人性中所固有的趋利避害之特性来认同社会契约的.而民众这种趋利避害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就表现为常识、常理、常情.由此,刑法作为一种社会契约必须符合常识、常理、常情.  相似文献   
30.
无罪推定     
只有对某人是否有罪作出了最后的裁决,罪犯才失去逍遥法外的指望。—贝卡利亚 20世纪初,英国一家法院审理了一起虐待儿童案。虐待者是一名中年男子。一天,他将一名已注视很久的男孩约到家里,两人下像棋,一个仔细地教,一个认真地学。可是好景不长,他开始对男孩进行纠缠非礼,肉体肆虐。男孩毕竟体弱,被迫接受了欲望的发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