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06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93篇
管理学   3776篇
劳动科学   142篇
民族学   148篇
人才学   345篇
人口学   48篇
丛书文集   4042篇
理论方法论   653篇
综合类   8119篇
社会学   726篇
统计学   484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603篇
  2014年   1298篇
  2013年   1109篇
  2012年   1155篇
  2011年   1323篇
  2010年   1180篇
  2009年   1440篇
  2008年   1561篇
  2007年   1128篇
  2006年   943篇
  2005年   895篇
  2004年   702篇
  2003年   689篇
  2002年   602篇
  2001年   547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社会保障法和行政法虽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但关系十分密切.作为社会法部类和公法部类相应的组成部分,它们在法律关系的构成上表现出的复杂程度不同,社会保障法律关系较为复杂.社会保障法体系中包含着行政法的内容,这在部门法之间的关系中是颇具特色的.社会保障行政法作为社会保障法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保障基本法律规范的实施.  相似文献   
22.
论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很多。分析其中的主体因素 ,并从主观方面入手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24.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则,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相配合运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起有益的补充作用,决不能让它们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际上他们也不能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国民经济中也起不到公有经济的作用。要有效地防止非公有制经济取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当前必须对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对具有举足轻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集中精力提高宣传强度、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速度,切实有效地转机改制,全面提高素质、增进效益。  相似文献   
25.
当代英语教学正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其特征是从书本知识的传授转向对人本主义的关注,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这场变革的原因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26.
关于城市供水企业产权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优化产权结构、规范产权置换体系等方面来探讨供水企业的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27.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现存的缺陷入手,通过国内外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简单对比,分析了我国此制度在主、客体范围和金额确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8.
党委统一部署 ,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高校德育管理体制 ,应当说是一项重大改革。其中对“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新概括 ,是新中国学校德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多方面对这一新的德育管理体制实施主体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9.
网络财务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方向,与传统财务活动相比网络财务具有加强会计核算职能,强化财务功能、解决资金散乱问题、规范财务管理等许多优势.  相似文献   
30.
符号的创制是人类智慧的突出体现。符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它使认识系统中的主客体从浑然一体的状态中得以分化,从而使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得以确立;③它使主体作用于对象的外部活动内化为头脑中的运演操作;③它使人类思想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成为可能;④它使人类对事物对象的研究更新细,更准确,更具创造性;③它使社会性的认识活动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