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71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02篇
理论方法论   93篇
综合类   1170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全真道哲学以心性超越为旨归。其禅修观认为,执著于打坐的形式是无用的,修道的关键乃在于心的清静、慧悟;其经书观认为,读经不能以记诵为能事,而应当探意、采趣,即依心了悟文字背后的精神旨归;其丹道观认为,炉灶之事不是修道的枢要,修道的关键在于心地的"清静"。  相似文献   
32.
中国企业正在从追赶到超越追赶,甚至走到创新前沿,面临从"追赶者"到"领导者"转型的挑战。双元性学习组合了探索与利用两种不同学习的优势,因而成为后发企业突破超越追赶困境的关键机制。本文通过海天集团1994~2015年技术追赶过程的纵向案例分析,发现后发企业由追赶到超越追赶再到创新前沿转型的过程中,双元性学习由"分隔型双元"向"过渡型双元"再向"自洽型双元"演化,同时技术体制多样性提供的技术方向、市场空间多层次性提供的需求支撑,以及企业能力累积性提供的平台基础共同驱动了这一演进过程。研究结论深化了对后发企业从追赶到创新前沿转型机制的理解,也从双元性学习视角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机制。  相似文献   
33.
《东岳论丛》2017,(4):37-42
在西方传统心理学中,人性问题被仅仅看作是哲学问题而基本上被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行为主义以动物性否定人性的存在;精神分析以生物(本能)取代人性的存在。然而,吸收中国道学乃至东方思想体系并倡导向母体——哲学——复归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却改变了传统心理学的这一偏见,而将人的价值、意义等问题纳入心理学研究范畴,并以"人的内在本质"肯定人性的存在;而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出来的超个人心理学进一步深入融合东方哲学思想体系并重新攀登了人性能达的境地,不仅充分肯定人性的存在,并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认为人性的核心是"自我超越",同时以"精神性"重新定义人性,提出"超理性的本质",这既是对人性非理性层面地位的提升,又是对人性丰富内涵的深层揭示。可以说,无论是西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还是超个人心理学,其人性思想的提出和建构都离不开中国道家哲学以及包括印度在内的东方文化体系对其的贡献。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一大批西方心理学家吸收东方智慧,不仅引发了心理学领域的革新,同时也是由西方人吹响向东方学习的号角。  相似文献   
34.
在认识论视阈下挖掘柏拉图哲学中蕴涵的人类生存有限性与如何超越有限性的思想给我们新的智慧启迪。柏拉图认为,受肉体束缚的人的灵魂虽不能把握本真的存在而获得真正的知识,但人以基于"自知其无知"的爱智精神及充满逻各斯色彩的哲学问答法实现着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在超越路途中人不断地反思其生存现实性,以此确定什么是可超越的与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35.
带着氏族制的脐带进入文明社会的方式,使中国传统社会体现出以人伦关系把握群体生活的血脉特征,并由此孕育出独特的文化与政治要求。儒家思想牢牢把握住这种血脉特质:它的"伦理—政治"理论模式,它的价值追求和内敛的德性超越以及德政主张深刻地契合了这种血脉特征的客观要求。这种血脉契合是其影响力深远持久的根本因素,在此基础上,被建制化的儒家思想,进而又以学统与政统的结合强化了自身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6.
《领导文萃》2012,(20):57-60
美国"总统俱乐部"最神奇的一点就是不分党派恐怕没有什么俱乐部的头衔能超越它——其成员曾身居高位,身处美国权力的中心;他们互为劲敌,之后又能互相扶持,团结一心。这个俱乐部分享着只有过来人才懂的秘密,努力将美国梦代代传承。近日,美国《时代》周刊节选了由南希·吉布斯和麦克·达菲共同撰写的《总统俱乐部》一书部分段落,向读者展示了  相似文献   
37.
中西方人都有认识自然法则和社会规律的知识自由、恪守伦理道德理想的意志自由的哲学思考。中西方人都有文学认识必然的审美自由、超越必然的审美自由的理论阐发。比较而言,中国人的哲学思考,偏好恪守伦理道德理想的意志自由;文学审美自由理想的理论阐发,偏好超越必然的审美自由。西方人的哲学思考,偏好认识自然法则和社会规律的知识自由;文学审美自由理想的理论阐发,偏好认识必然的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38.
国内的审美超越研究,以“后实践美学”各家最为看重.潘知常的生命美学与杨春时的超越美学更是其中代表,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生命美学与超越美学的审美超越理论虽然分属不同的美学体系,但是对两者进行深入分析,仍然可以归纳出一条承继线索.这条线索,外在地植根于两者审美超越理论的哲学基础中,内在地又通过各自审美超越理论的不同特征折射出来,使后实践美学的审美超越研究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39.
以洪谦先生逻辑经验论立场和言论对当今活跃在美学界的后实践派(超越说、生命说、体验说)进行检讨,可以见出这些流派并没有很好回应洪谦先生的发难,只是旧玄学的某种变种。然而,中国美学要前行则必须正面回应洪谦先生的问题。惟其如此,才可能形成人文和科学相结合的能经得起时代考验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