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378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648篇
社会学   12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家以及一大批富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为教育民众、唤起民众、发动民众,挽救民族危亡,纷纷运用史学这一有力武器,以革命“排满”、反帝爱国为宗旨,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为例证,大力宣传民族革命主张,大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这种对国民广泛进行的历史教育,为开启民智、鼓舞民气,促进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是一历史的概念 ,现有的辛亥革命的话语主要源于革命党人关于革命的历史记忆与历史叙述 ,同时又受到了现代中国革命话语的影响。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晚清最后十几年间 ,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维新运动、社会化趋势与民族主义建国思潮相激荡的产物 ,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又影响了辛亥革命的结局。因此 ,研究辛亥革命 ,必须考察辛亥革命话语的形成 ,同时注重研究辛亥革命年间维新与革命、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民国初年的国民心理  相似文献   
13.
再议“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订正相关史实 ,厘清原初意义的基础上 ,试图着重说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这一口号之所以在辛亥民初产生重大影响 ,与当时普遍流行的“革命党非政党”的观念及民初政党政治的实践有紧密关联 ,而这一口号的长期为人诟病 ,则与孙中山重组、改组国民党时对辛亥革命的总结及后人有关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整体记忆有关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步伐.民国初年,在蔡元培和他的同事们领导下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确立了新的教育宗旨,制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力图清除封建主义的影响,改变价值取向的单一.这一切不仅在指导思想和学校制度层面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而且在实践层面有力地促进了普通教育和实业教育的发展,使清末以来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变,初步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所谓承上是说继续和发展了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立宪派的事业;所谓启下是说新民主义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某些方面是孙中山某些主张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军第九镇起义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昌起义后 ,南京成为清廷残留在长江南岸的最后一个反动堡垒。清廷对深受革命思想影响的新军第九镇严加防范 ,并迫使其撤出南京。错失时机之后 ,新军第九镇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弹药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仓促起义 ,从而招致失败。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仇外心理 赵晓明(人文学者.以下简称"赵"):义和团是导致八国联军进兵北京的具体原因;而仇外心理是叉和团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中国民间普遍的仇外心理是必然产生的吗?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笔者结合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总结了辛亥革命的五大历史功绩:一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篇章;二提高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三埋葬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五对亚洲和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写于1946年10月1日的<三个月总结>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深刻全面地总结了1946年7月全国大规模内战爆发以来的三个月战争的基本情况和一系列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进而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作战任务及为实现任务而应采取的正确战略战术和作战方针.  相似文献   
20.
辛亥鼎革后,由帝制迈入共和的清末保守士人,面临时代遽变带来的种种冲击,多少都有一些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感在不同的士人阶层中既相似又有较大差异。恽毓鼎和刘大鹏即为其中的典型人物。在二人日记的记述中,既有对清帝退位的共同哀叹,又有对袁世凯称帝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民初剪发、改历的不同反应,又有对国家命运、民生多艰的共同关切。通过比较二人在面对共同问题时的心态,可以体味到清末保守士人在辛亥革命之后心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