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15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44篇
人才学   5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919篇
理论方法论   268篇
综合类   2825篇
社会学   208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540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81.
畅销书推荐     
编辑推荐:《理想丰满》是地产“思想家”冯仑继《野蛮生长》后唯一亲笔力作。书中,冯仑侃侃而谈民众关注度极高的房地产行业现状以及未来的可能发展走向,并辐射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正所谓,集半百人生沉淀,畅议当下热点;挟二十载拼搏经历,纵论未来大势。  相似文献   
82.
在考辨"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公孙龙纳入了视野。总的说来,与对公孙龙思想的关注、挖掘和诠释相比,他显然对公孙龙的身份归属和传承谱系更感兴趣。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以身份归属为主,并在对公孙龙思想传承的梳理中使之拥有了名家、墨家、儒家以及孔子后学等多种身份。康有为给予公孙龙的各种身份之间不能自洽,不仅各种身份归属之间相互抵牾,而且引发了公孙龙与墨子、孔子关系的诸多矛盾。康有为对公孙龙的审视和评价隐藏着对先秦诸子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将以孔子与墨子关系为代表的先秦诸子关系的矛盾认识推向了极致。有鉴于此,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并非只限于对公孙龙本人的认识,也并不只关乎公孙龙一人在近代的命运。解读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有助于领悟康有为的名家观、墨家观、儒家观和孔学观。  相似文献   
83.
正清人的学术研究是以识字读经为中心的考据学。与之相比,近代学者治学方法最大的变化就是引入西方的种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本国学术进行研究,王国维正是开启这种近代研究方法的学者之一,他的治学途径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并加以探讨的。本文试着从其研究  相似文献   
84.
管理学创始人彼得·德鲁克对他的评价是“管理学中最权威的人士”,美国《商业周刊》称他为“欧洲最有影响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他是弗雷德蒙德·马利克(Fredmund Malik)。
  出生于奥地利的马利克目前是瑞士圣加仑马利克管理中心董事会主席,欧洲管理重镇圣加仑大学的教授,维也纳经济大学的客座教授。同时还是多家大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是许多知名公司的战略和管理顾问。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从清末民国时期国内报刊对于哈萨克斯坦的记述入手,梳理了当时国内知识界和舆论界对于哈萨克斯坦的相关认知,从中归纳和分析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并就这些认识观背后的社会历史根源进行相关的分析,以便进一步夯实当代中哈关系良好发展的新基础。  相似文献   
86.
通过提出明示同意与默示同意这两个不同的同意概念并强调有别于集体同意之个体同意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对默示同意的分析和说明,洛克使得近代意义上的同意理论逐渐浮出水面。同意理论在颠覆君权神授理论、确认人民主权思想的过程中有着无可置疑的历史价值。虽然在现当代,同意理论因遭遇到越来越多的诟病而逐渐步入困境,但同意理论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强调政府及政府行为必须经过人民的同意这一点,对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政治秩序的合法构建来说仍然具有极为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作为现代伊朗的前身以及欧亚大路上重要的节点国家,波斯在近代中国知识界受到长期且广泛的关注,尤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样一个转折的历史阶段,中国近代的波斯认知伴随着中国对自身的认知逐渐生成,并经历了特征鲜明的三个阶段。本文聚焦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国内报刊对波斯的记述,分析中国波斯观念的形成过程如何与当时中国的国内环境与关注议题相契合,从而看中国人如何不断探索属于近代中国自身发展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88.
19世纪后半叶西方传教士来华医药传教活动推动了西医护理业在华的产生与发展。随着护理业在华发展,对护理从业者的称呼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多以看护和护士二词较为常见。以看护与护士之“变”为视角,是为分析护理人员称呼使用的变化及护理人员来源的发展变化,从而进一步思考我国近代护理业发展与近代社会变迁。看护与护士之“变”不仅是护理业从业者名称的变化,更是近代社会在不同国家医疗模式影响下护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随着社会环境变迁,政府主导下的护理业逐渐面向规范化及职业化的发展方向,护理业内部选择以及社会发展的外在推力促使其发生转变,护理业也得到了社会进一步的认可与接纳。  相似文献   
89.
90.
清季中国已开各类通商口岸数十个,但地理分布偏向中东部沿海及沿江地区,存在严重的布局缺陷。西南、东北相对孤立,未能与中东部地区有效连接,其中西南地区问题尤为突出。四川与云南之间缺乏顺畅的商贸通道,贵州完全没有开放口岸,而云南已开口岸均在边境市镇,与经济相对发展的滇中及滇东地区相距甚远。滇越铁路开通后,云南省城主动开埠,不设租界,自主管理,权自我操,成为中国西南第一个省会级通商口岸。省城开埠不仅促进了云南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通商口岸的既有格局,优化了西南地区的商贸网络,是中国早期“西部开发”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