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3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胡德平 《领导文萃》2014,(17):52-54
正何为人格,何为独立的人格?这是不易说清的问题。我认为,独立的人格,就是个体性强烈表现出来的特殊性,但并未超出所属群体的共性。群体可能是狭獈的,也可能是广泛的,代表的群体越大、越普遍,独立人格的价值就越大、越高尚。很多时候,有独立人格的人反而被群体认为是异类,他们的命运往往和群体的命运有很大的不同。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的那些典型人物,大概就是这类人物。在今天的民主社会中,这类人物也  相似文献   
32.
"两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关键问题就是要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分析了"以人为本"的基础、途径及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3.
转型时期,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等方面均发生结构性变迁。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教育支撑条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外在的负向变化与青少年的内在成长互动,成为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李斯的教训     
战国末年的李斯,是一个才华出众的政治家。他本是楚国上蔡人,早年从学于著名思想家荀子,后来,看到山东六国皆弱而秦国日强,便来到秦国,深得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所赏识,官拜廷尉,在秦统一中国以后,李斯又被提升为丞相,成为秦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秦朝初年,制度草创,秦王朝的一系列政治经济举措,如书同文、车同轨,废分封、立郡县等等,大都出自  相似文献   
35.
人的问题,不仅要从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方面进行探讨,而且还要联系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进行研究。理想指导人的活动,赋予人的活动以意义和作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直接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因此,理想与现实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伦理学范畴。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从不同的哲学前提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对这对范畴进行研究和阐发,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料。在现实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又是人们经常、普遍、反复思考的问题之一。在这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思考中,人们关注社会、研究历史、探讨人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个人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和开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为了解决  相似文献   
36.
本文阐述了大学英语教育必须努力体现学校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这一方针.本文同时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蕴藏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功能及如何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教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37.
浅探精神文明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思路王绍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变革经济基础,而且要求变革上层建筑领域的各个方面。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必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确立新的思路,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好...  相似文献   
38.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生活化是这样描述的: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39.
道德品质及其行为应配享幸福,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与人的内心和谐,这是每一种伦理文化自我道德完善的实践目标及伦理信念。无论对于渴望个人自我实现的自由平等的西方伦理文化传统,还是追求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的中国伦理文化传统,既有相互联系的普遍伦理诉求,也有其自身独有的实现“德福一致”的伦理路径。在中国先秦时期,与道家返璞归真的自然幸福论不同,儒家的“孔颜之乐”内在地包含了“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的怡然自乐的幸福,但它们同样作为先秦伦理文化德性幸福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正统儒家“大一统”的政治伦理的整体建构,演进到宋明理学正统儒家为主、释道为辅的德福之辩,发展到现代境遇中儒释道伦理文化融合的必要与可能,“孔颜之乐”不仅构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传统,也为现代中国伦理文化的德福之道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40.
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青年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学校必须坚持科学的工作理念,结合社会生活实际,遵循青年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形成规律,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