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50篇
  免费   1148篇
  国内免费   291篇
管理学   3560篇
劳动科学   369篇
民族学   668篇
人才学   616篇
人口学   129篇
丛书文集   13596篇
理论方法论   2356篇
综合类   23072篇
社会学   2590篇
统计学   333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479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543篇
  2020年   637篇
  2019年   699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629篇
  2016年   814篇
  2015年   1395篇
  2014年   2952篇
  2013年   2609篇
  2012年   3271篇
  2011年   3514篇
  2010年   3254篇
  2009年   3351篇
  2008年   3961篇
  2007年   3162篇
  2006年   2625篇
  2005年   2569篇
  2004年   2246篇
  2003年   1945篇
  2002年   1800篇
  2001年   1561篇
  2000年   983篇
  1999年   536篇
  1998年   304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一、基层企业统计工作中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意识不强,基础工作不规范,统计法制观念淡漠。 一些企业的法人统计意识薄弱,对《统计法》和《统计管理条例》,特别是对工业基层统计方法制度和指标内容知之甚少,没有将按时准确上报统计数据作为企业和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私营企业建厂时就没有按照法律建立正常的企业财务核算制度,没有依法设置会计帐簿和会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工业财务核算统计不健全。  相似文献   
102.
梁启超的理性精神与学术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为古人所欺,不为世法所挠”、“我物我格,我理我穷”,以及“除心奴”,反“依傍”三个层次论述了梁启超与西方启蒙主义相通的理性精神与学术态度。从理性精神的角度对众所周知的梁启超一生“多变”作了新的阐释。并认为,梁启超与王国维一样,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不过表现方式有所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103.
从专家复审论高校文科学报的审稿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家复审长期得不到文科学报编辑部应有的重视 ,是制约文科学报的学术水平及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情况及编辑素质要求等因素对编辑部审稿能力进行分析 ,并对审稿各环节的职责范围及审稿标准进行重新界定和阐释 ,从而使审稿各环节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城市社区建设的互动机制 ,是提高家庭成员思想道德文化的重要途径。文中着重论述了城市社区建设与家庭的教育互动和社区服务互动 ,尤其是志愿者的服务活动 ,培养和发扬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 ,使广大公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05.
美国经济人类学是诞生在 2 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本文主要研究和阐述了其学科发展的历史过程 ,并根据划分学派的“四个基本一致”原则与该学科向广义发展的最新趋势 ,对形形色色的美国经济人类学流派作了全新的划分与论述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历史形成过程 ,概括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式特征及其内在价值取向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转型和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7.
欧美学术影响下的市场营销学专业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吸收与消化欧美同行成熟的营销理论架构入手 ,提出了通过加入国际权威的市场营销专业学术协会以及与国内的市场营销服务机构合作 ,初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营销学专业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08.
不同的国家、民族 ,法文化发展的历史及取向都各不相同 ,这就给不同的民族法文化打上了特定的印记。我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是其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法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本文从透视我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入手 ,阐述了由于道德取向而产生的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品格 ,分析了其产生的深层次背景 ,并就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资源在现实社会中的利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9.
试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少数民族习惯法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背景 ,承认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法律效力和有条件地适用少数民族习惯法 ,对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少数民族习惯法效力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和社会背景等方面论述了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效力来源 ,并提出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发生法律冲突时的解决原则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0.
2 1世纪的文艺学研究 ,要能在基础理论方面有所整体的突破 ,必须寻求研究方法的重构 ;研究方法的重构 ,既是研究的思维路径的创新 ,又是研究的思维视野的拓展 ,更是学科研究的时代性话语平台的构建。清理、选择、提升中西文艺学研究传统精神与方法 ,融统学科使命与学术生存的时代精神与要求 ,具有生态整体视野的文艺学研究方法———生态化综合方法 ,也就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