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19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83篇
管理学   1208篇
劳动科学   48篇
民族学   176篇
人才学   185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5098篇
理论方法论   856篇
综合类   8045篇
社会学   957篇
统计学   90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897篇
  2013年   846篇
  2012年   975篇
  2011年   1046篇
  2010年   903篇
  2009年   1049篇
  2008年   1311篇
  2007年   1102篇
  2006年   961篇
  2005年   897篇
  2004年   856篇
  2003年   833篇
  2002年   845篇
  2001年   674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智能机器人是否拥有道德权利,是机器人伦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探讨人工道德能动性问题,而人工道德承受性问题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社交机器人作为道德承受者是否可能,取决于道德能动性的扩展论证,而扩展论证的成立又与道德承受性的标准息息相关。当前道德承受性标准主要有属性解释进路和关系解释进路两种。在论证关系解释进路优于属性解释进路的基础上,重构人工道德承受性扩展论证,从而为社交机器人的道德承受性地位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992.
美德心理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通过对美德进行社会心理学分析可以发现:美德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社会舆论都具有相关性。在物质文化方面,物质文化渗透着劳动的道德心理,是人类品德物化的形式;在制度文化方面,制度文化无论从其形成过程来看,还是从其内容来看,都会受到道德心理的影响;在社会舆论方面,社会舆论包含着特定的社会事件、人物和问题,必然与社会道德心理产生联系。人们对美德心理进行分析,有助于美好社会的构建,具体表现为:对病态道德心理的矫正有助于良知良能的建立,培养道德移情能力可以传递善和美,重塑经济道德心理有助于人们走出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993.
道德与经济都源于人的生命发展,它们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始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道德和经济之间需要良性互动,因此在当前我们有必要抓好道德建设,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994.
“礼法并用、德主刑辅”是我国古代的治国方略。它的确立经历了“周公制礼,明德慎罚”,儒法之争,儒法合流等几个阶段,并被西汉以后历代王朝继承和坚持。这一治国方略的运作是通过:修订礼制,梳理纲常名教,使之社会化;引礼入法,使道德法律化,法律儒家化;德礼至上,法律依循道德,使司法伦理化。  相似文献   
995.
《领导决策信息》2009,(14):19-19
继全国两会期间与国家安监总局签署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备忘录》之后,3月29日,重庆市召开“平安重庆”建设动员部署大会提出.到2012年.主要指标要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水平.把重庆建设成为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的城市.为落实“314”总体部署.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96.
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面貌、衣裳、心灵都应该是美的。"美和道德是对双胞胎,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历来美与善都被视为同义。孔子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说明美是善  相似文献   
997.
998.
国之魂在德.道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道德教育和建设可以使人性得到升华.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将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以德治国"的内涵.承担着治理国家任务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以德治国"的表率.  相似文献   
999.
李斌 《理论界》2001,(6):21-22
道德是协调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思想行为规范,它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目前我国还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走向完善的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认真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对于建立市场经济中新型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为保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共中央提出以德治国,目的是强调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为…  相似文献   
1000.
领导干部的生态文化素养是领导干部在学习与工作中逐渐修习、积累而形成的关于生态道德、生态意识、生态学识水平、生态教育能力的综合素养。领导干部生态文化素养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其中,生态道德是灵魂,生态学识水平是基础,生态意识是动力,生态教育能力是重点。这些方面紧密相连,综合地展现领导干部的生态文化素养水平。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生态文化素养,需要注重全面提高生态文化的各个方面.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