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5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14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45篇
人才学   4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999篇
理论方法论   280篇
综合类   3248篇
社会学   217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451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冯梦龙在《新列国志》的创制过程中,发挥《左传》“借言作断”之法:一方面,将春秋义理融入人物话语,明白显豁地反映历史真相,寄寓是非论断;一方面,借鉴《左传》中“君子曰”的模式,以髯翁、髯仙、史官、史臣等身份进行讽咏,或出以己意,或引经据典,以有诗或无诗的评论,增加内涵与意趣。他力图经史融合,藉由小说实现儒家道德伦理的大众教化,提升了列国小说的品格,确立了《新列国志》在列国小说演进过程中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孔见 《中华魂》2015,(3):62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学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部通史,不仅以其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严谨而生动的语言,使之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开创了我国优良的史学传统。司马迁开创了以记录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研究方法,他通过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的类别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代表人物,这些人物的描述十分生动,丰富  相似文献   
13.
"《外国杰出的社会主义者文丛》计划"是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一部社会主义理解史研究纲要。在对众多"外国社会主义者"的排列与布局背后,体现了马克思对《神圣家族》中三个有待解决的理论问题的持续思考;这种思考的结果就是在"《外国杰出的社会主义者文丛》计划"中对共产主义理念史、三大空想主义者以及德萨米与蒲鲁东思想的整全考察;基于此,马克思得以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共产主义的总体性视野中,完成对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哲学界划,揭示政治经济学与共产主义的内里关联,从而探索出一条德国社会主义本土化建构的道路,为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社会主义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六大年的《美国侵华史》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非常重大的社会影响,这主要是取决于其开创性、史料性和现实性。刘大年的反侵略思想不是僵化的盲目排外,而是建立在长期的理论思索与深刻的历史反思上的自觉,是一种理性的爱国主义。他反对在近代史领域美化侵略的言论,认为中国近代史归根到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两个内容即近代化问题与民主独立问题的民族运动。以史为鉴,新世纪初,我们仍要继续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16.
孙东海 《决策》2005,(5):1-1
4月底,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刚刚结束;7月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又将来临。两起在亚非乃至国际关系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在相隔不到一百天之内先后迎来庆典,从时间上看,这是一种巧合,但事件本身所折射出的和平精神却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7.
李觏倡导礼让和礼治,主张传播儒家礼学以压制佛道两教。李觏痛感同胞对佛寺道观过度热情,对孔庙祖庙反为冷漠。他的理想社会是有祖端无寺观,让人们免除佛道诱惑。他谴责儒者失职,让佛道两教乘虚而入民心。他排斥僧、道于士农工商四民以外,并罗列了佛道两教十项害处。  相似文献   
18.
柳素平 《南都学坛》2002,22(2):20-25
孔子的治史态度是严谨的、科学的 ,孟子在治史方面却过于主观化、片面化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不同的修史原则 ,对待史料的不同态度 ,历史评价的不同标准。孔孟不同的历史观、身份和经历 ,是二人治史态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林庚白是南社的重要作家之一,研究近代文学的学人往往简单地视林庚白为宋诗派成员,但事实上宋诗不能涵盖林氏一生诗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貌。从早年对同光体的追慕到后来对宋诗派的反叛和超越,林庚白对同光体宋诗派理论的内省与改造体现在藉诗写史的自觉性,情绪与情感的现代性以及以社会主义者之身世与怀抱而为诗三个方面,为传统诗词创作注入了新的精神  气质和思想内涵。其五四以后的诗作也显示了旧体形式的诗歌在主动顺应历史潮流,渗入时代精神的条件下的内在生命力和创作实绩,不应为近现代文学研究所忽视。  相似文献   
20.
隋炀帝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炀帝的宗教思想是儒、佛、道三教并举 ,儒学为先 ,多元一体。这适应了宗教发展的内部规律和大统一的形势 ,既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对宗教发展的巨大贡献 ,从治本上促进了“大业之治”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