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5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4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45篇
人才学   4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999篇
理论方法论   280篇
综合类   3248篇
社会学   217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451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苏格兰旧济贫法制度经过三个世纪的不断变化,到18世纪逐渐成为一种有别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法制度。之前其忽视劳动救济,济贫法管理中长老会的较大影响,救济资金来源的复杂性以及济贫税征收和使用的有限性,既是苏格兰旧济贫法制度的显著特征,也成为苏格兰旧济贫法制度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重要差别所在。  相似文献   
92.
中国当代移民史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从1986年到2011年,仅仅25年,它就经历了六种重要变化,成为中国时局的一种精密映射。改革开放之初,也即1986年到1989年之间,大批中国青年试图到西方学习并体验生活,由此引发读书和打工浪潮。其中去  相似文献   
93.
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的起点,对中国的翻译理论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佛经翻译史,既是高僧大师云集的翻译史,也是翻译方法百家争鸣的翻译史。佛经翻译方法的发展,其背后揭示的是译者翻译观——特别是原作观的发展。研究原作观的变化,对翻译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本文将根据佛经翻译方法的历时演变,分析原作观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发展,及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
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档案事业也伴随着历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从结绳契刻记事开始,经历了甲骨档案,金文档案,缣帛档案等,一直到今天的电子档案不断发展,我国档案事业一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原始记录,为我国的历史,为个人的人生足迹留下了最真实最原始的记忆.本文主要针对档案在古代历史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略作议论,分别叙述了档案在古代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上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摄影机的发明,为人们叙述与书写历史提供了一种比"笔"更为便捷的工具。台湾纪录片《跳舞时代》以摄影机为工具,以历史的影音呈现与还原为主要内容,重述了日据时期(1895-1945)台湾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影片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感受与"灵性内视",为我们展现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女性社会地位变迁,台湾当下社会"女性述史"的普遍现象与必然发展,也为我们展示了女性如何由历史的被书写者转变为历史的书写者的角色身份蜕变过程。  相似文献   
96.
对于王蒙个体和当代文学史来说,《这边风景》都是别具典型意义的作品。小说深入、直观地展现了作家16年新疆生涯,饱含着当年的王蒙与今日的王蒙对青春岁月的极大热忱与真诚。它以丰富的经典细节,表现了革命年代边疆百姓的切肤生活和情感,而"意识流"和"小说人语"手法的运用,扩展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构成了作家穿越文化时空的灵魂对话。  相似文献   
97.
无论是在世界史还是在东亚史上,16世纪都是一个重要的时代。正是在这时,明朝深为"北虏南倭"问题所困扰。学界以往对明代"北虏"问题的解释框架,基本上局限于传统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冲突史及明蒙关系史。在与其相提并论的"南倭"问题得到新的解释并被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海洋贸易史框架后,对"北虏"问题的认识变化依然不大。事实上,在长城沿线发生的、以明朝和蒙古为主角的一系列事件,同样是全球史时代变化的组成部分。这使我们认识到,"内陆史视角"的观察与思考应成为传统的"海洋史视角"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8.
意识形态的制约作用是永恒的,即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反抗主流意识形态之时,依然摆脱不掉它的操纵。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存在程度差异性。通过分析中国传统译史上的典型译例,可以发现:一方面译者翻译行为摆脱不掉意识形态的操纵,另一方面译者总是发挥一定程度的主体性;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差异与意识形态的制约等文化因素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99.
正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给后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思想与文化。在这悠久的传统思想文化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要的脉络: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在其基础上所产生的道教。儒道互补,构成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价值观的  相似文献   
100.
<正>人一当官就易假,就爱端个架子,自认高人一等,做派官气十足,这是官场通病。"身架"与"身价"虽一字之差,却有着因果关系。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引领作风建设的导向。如果自以为是,习惯端个官架子,不惜弄些花架子,就会在群众心里很"掉价"。这显然与党的宗旨不符,与党章要求相悖。官有高低,权有大小,但都是人民的公仆,没有贵贱之分。一个人在仕途上官职越升、权力越大、威望越高,越要减官气,增大气,强底气,树正气。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提到:"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防止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