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20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野"最早起始于先秦儒家时期,与"文"、"礼"相对;后受庄子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历代文艺作品及其批评领域,逐渐发展出"疏野"、"野趣"、"野逸"等子范畴,蕴涵着丰富而多元的内涵维度。历代文人对"野"范畴的审美偏好体现在绘画领域,形成了笔墨技法方面简洁淡雅的"疏野"技巧、艺术风格方面涵韵丰赡的"野趣"追求以及艺术追求方面的"野逸"品格,呈现了古代艺术家们特有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崇野尚野,最终成为中国文人画的基本文化内核之一,也成为文人画作为东方艺术区别于西洋画作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南宋中后期的江湖诗派是当时极为重要的诗歌流派。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本文拟对其生平略作介绍,并初步探讨其诗歌创作,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人对赵汝鐩其人其作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3.
"象征",在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派诗人那里,被赋予了超越诗歌修辞学层面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手法,更有着和"生命"、"存在"同等的意义."神"和类"神"意象、"肉体"、"野善"是其诗歌意象系统中最富代表性的象征性意象.从诗歌基本层面的"意象"入手,勾勒穆旦诗歌的象征性意象结构系统,并探知其诗歌的内在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朝鲜朝后期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多元的表达空间。反抗传统女性规范的新女性形象的出现使女性在气质、特征等方面都有了与传统形象不同的表现,她们有了更丰富的人格和多层面的性格。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把诗歌划分为属人的诗歌和属神的诗歌两类:第一类型诗歌是通过技巧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再模仿,由于这类诗歌是技艺型的诗歌,诗人被划分到第六等级之中;第二类型诗歌则是凭神附的诗歌,诗人凭借着神的临幸创作出优秀的诗篇,这种诗歌是诗人在看到理式世界后浑然忘我创作出来的,相比于第一种类型的诗歌它显然具有优越性,诗人被划分到第一等人中。与哲人的迷狂不同,哲人的迷狂是他人看起来的迷狂而自己的清醒。苏格拉底这种对诗歌的划分,不仅符合了哲学的特性——在讨论之前首先要对某一事物进行定义分类,而且为以后对诗歌的逐次批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属种关系透视本质及其基本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属种关系的角度考察本质及其基本层次 ,我们发现 ,本质就是作为种的事物或现象的属 ,它作为一个系统有三个基本层次 :第一 ,形式本质 ,就是种的最高的类或属 ;第二 ,一般本质 ,即深藏于同类事物背后而又为该类事物的每一现实个体所不完全地表现和不断地趋近的那种性质 ;第三 ,特殊本质 ,它是作为种的事物的最低属 ,是最接近种的类的规定性。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由这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统一体 ,把握这一点对于认识和改造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然人是指独立存活的人这一认识有失偏颇,它无法圆满解释我国现行法律提出的诸多问题。独立存活并不是自然人的唯一存在形态,自然人有四种存在形态,即:胎儿体自然人、独活体自然人、尸首体自然人和无形体自然人。传统的认为独立存活是自然人唯一存在形态的理论称之为自然人一形态论。笔者认为对自然人应持四形态论.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缅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地位和作用的演变苑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封闭了中国抗战接受国际援助的海上通道,使英美的军事力量连遭沉重打击,中美英三国联合开辟的中缅战场不仅是当时防止日军东突西进的坚固壁垒,也是维持中国战场物资供应的需要。中缅战场在第二次...  相似文献   
19.
略论斯克里亚宾的晚期和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手法是我们研究欧洲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发展特点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和声手法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个性化的“主和弦”彻底打破了传统调性和声的功能,二是强调和发展了三全音音程在音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罗维明 《江淮论坛》2002,(5):116-119
<野有死麕>之诗旨,主要有"拒暴"和"恋情"二说.前者偏执一端,无视"有女怀春"及男女相会相恋的和谐气氛,曲解诗意,但对末章的理解仍然含有真理的颗粒.后者不为旧说所囿,新人耳目,几被学术界公认,但在细节上亦不无缺罅.该说对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摩擦没作出合理阐释,给人美中不足之感.笔者本着不诬古人的宗旨,遵循儒学"温柔敦厚"之诗教,取两家之长,舍两家之短,力求解开诗中之谜团.本文认为诗中描写的男女青年确实业已相爱,但女方毕竟拒绝了男方的非礼行为,说是"拒暴"言过其实,说是拒"乱"则合乎情理.如此解诗,古今两种冰炭不容的观点则融合为一,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