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20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61.
"猫鬼"、"野道"见于<隋书>、<北齐书>等书,<汉语大词典>将其分别释为"古代行巫术者畜养的猫"、"犹邪道".根据<诸病源候论>的相关记载,论证了<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不正确的.同时提示,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诸病源候论>这类古代医学文献有着丰富的语言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2.
李军  姜玉霞 《肇庆学院学报》2009,30(5):63-65,82
介绍了幼体生殖现象,记述了首次发现幼体生殖现象的瘿蚊科Cecidomyiidae、鼓瘿蚊亚科Porri-corldyinac、异瘿蚊族Heteropezilli一中国新记录属:幼瘿蚊属Miastor Meincrt。1864及一中国新记录种:首幼瘿蚊Miastor metraloas Mcincrt,1864.依据已有记载和中国标本,对属和种的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绘制了鉴别特征图。并拟定了新记录属种的中文名称.  相似文献   
63.
野狍俗称狍子,学名矮鹿,为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因其肉质纯瘦,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我国传统高效创汇产品,特别是承德、张家口两市产的野狍以其体大、肉鲜、味美而享誉海内外。野狍圈养后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64.
记述中国西藏菲隐虫属一新种: 姚氏菲隐翅虫 Philonthus yaoi. 本种与缅甸、印度种Philonthus birmanus Fauvel相似 ,但后颊与眼背面观纵径约等长,前胸略横宽,前跗节在雄性几不膨大,与之有别.本种采集环境不明,已知仅分布西藏的模式产地.种名源于正模采集者的姓.  相似文献   
65.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 ,详尽地分析了语法、语义与语用在英语名词属格中的相互联系与实际运用。借以强调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语言是我们进行言语交流成功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66.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小篆作为正字,把古文、籀文作为重文(即异体字)。但也有把古文或籀文作为正字而把小篆作为重文的。段玉裁指出这是《说文》的变例,是由于这时的古文或籀文处在部首的位置而造成的。通过对《说文解字》“先古籀后篆”用例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种变例的原因有好几种,其中也存在由于错误而造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67.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震撼了世界,导致此次疫情的重要病源来自野生动物,而"元凶"似乎是人们的"野食"。野生动物纵有危险之虞,如果人们不捕杀、不食用,危险终究不会发生。因此,"野食"成了关键性的话题,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野食"进行分析。文中个别观点曾经在拙著《饮食人类学》[1]中有所论及,只是在当下的特定语境重新讨论更不寻常,语义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68.
69.
副属和弦的运用突破了大小调自然音体系,引入了非本调的变化音或变化音和弦。运用副属和弦要把握旋律条件、节奏条件和曲式位置,把"好钢"(副属和弦)用在刀刃上(全曲情绪发展的至高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音乐效果。  相似文献   
70.
略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进程中的"礼失求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失求野",是近代中国主张仿西变法的一种思维范式,具有相当普遍性和比较完整而严密的逻辑结构。它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并对这一进程产生了巨大作用,且至今不失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