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118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223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542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话语体系中,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涉及民族工作的诸多文献中,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在革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着复杂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两种民族主义仍暗流涌动,且表现形式日趋复杂,但由于种种原因,两种民族主义的形式和逻辑没有获得与时俱进的权威性解读。鉴于反对"三股势力"工作的艰巨性,以及在网络社会崛起背景下两种民族主义隐蔽便捷的延伸性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新时期的两种民族主义作出更为清晰的科学阐释与政策界定。  相似文献   
22.
从刑事政策的视角看,醉驾入刑是立法机关所作出的一项正确选择。作为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及应受刑罚处罚性的行为,醉驾具有入刑的必要性。此外,面对日益严重的醉驾现状,原有的处罚已不足以抑止此类违法行为以充分保护公共交通安全,故将其入刑亦符合刑法谦抑原则的要求。然而,具有入刑的正当性,并不代表立法规定本身及实施过程中的完美性,入刑后存在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醉酒驾驶和飙车频频引发交通事故,掀起了学界关于危险驾驶是否应该入罪、若入罪如何设置刑罚的讨论热潮。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已经出台,但是这种讨论热潮并未散去。笔者以刑法的谦抑主义为视角,在介绍了刑法的谦抑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在中国的实际适用的基础上,从危险驾驶罪的罪与刑两个方面出发,阐述了危险驾驶入罪和刑罚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4.
资讯     
《决策》2011,(11)
传承历史,再铸辉煌——安徽博物院简介安徽省博物馆建成于1956年,是新中国兴建的首批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毅、江泽民等先后来馆视察。毛泽东同志在此对新中国博物馆  相似文献   
25.
针对短期自由刑之弊害,为其寻求适合的替代手段是目前世界刑罚的革命性改革.在这一变革的过程中,罚金刑、社区服务和缓刑扮演着异乎寻常的角色,这些替代措施被证明对教育改造罪犯,实现罪犯顺利回归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在中国确立罚金刑替代短期自由刑制度,并在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引入社区服务刑,完善中国现行的缓刑制度,以合理地应对轻微犯罪是十分现实的.  相似文献   
26.
清太祖朝"窃盗罪"在法律方面规定:对真正"微贱者"主要采取肉体刑,并呈现逐渐严苛化趋势;对于非真正"微贱者"的官员主要采取财产刑。在实际施刑方面:因受到军功、身份地位,民族成分,政策规定,尤其是努尔哈赤个人情绪化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量刑时也经常发生逾越法律规定、变更其惩罚力度的情况,造成"窃盗"之法的公正性权威受到了严重侵蚀。这迫使努尔哈赤晚年不得不采取通过关闭当铺、禁止放债和限制买卖活动等"经济法"的间接举措,来解决窃盗案件频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7.
关于中国古代法律,"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习惯说法并不妥当,它意味着诸法都有,没有分开而已;民法之说则似是而非,模糊了民法与刑法的区别,也模糊了古今与中西法律的基本区别.在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法律作为维护家天下统治秩序的工具,核心是一个"刑"字,是泛化的刑罚.它无所谓民事与刑事的区分,只有事之大小、刑之轻重,故与民法无关,也不等同于刑法,勉强可视为一种片面的刑法.实际上,中国古代社会无从产生民法,民间社会关系与纠纷概由律及礼、俗调节.  相似文献   
28.
资格刑是刑罚种类之一,完善资格刑立法及其适用对于健全刑法体系,预防和惩治犯罪具有巨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资格刑立法的分析和与外国资格刑立法的比较,提出完善我国资格刑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9.
为了探讨古代法思想的起源、内容、特点及流变,通过对<尚书>的解读,认为礼与刑起源于祭祀和战争,构成了古代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立在"祀与戎"基础上的国家治理模式赋予了古代法的宗教性和宗法性的特征,并对儒法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0.
对刑罚意义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刑罚目的的不同追求直接决定着刑事制裁方式的选择。刑罚的目的是通过加重犯罪所需要的成本来制止犯罪,从而得到最佳的刑罚效益。在刑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选择有效的刑事制裁方式,以最合理、最小量的刑罚成本投入,最大限度获取刑罚效益,始终是一个难题。从刑罚经济分析的角度,研究犯罪与刑罚的关系,有助于实现刑罚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刑事司法活动成本减少、效益增大,进而更好地惩治犯罪与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