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126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226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554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英国替刑制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被视为现代社会探索科学刑罚模式的重要成果,本文着重分析了它的哲理渊源和价值取向,并对我国刑事替刑制度之建构作了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42.
探讨了民国时期两种川铸铜币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学价值 :铜币A突出反映了川陕边区民主政权针对国统区的贸易需求 ;铜币B则表达了西方列强殖民主义经济体系对旧中国内陆省区金融体制的制约。  相似文献   
43.
对我国刑罚正当性根据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的正当性根据是刑罚基础理论中一个重大基本问题,贯穿于制刑、量刑和行刑整个刑罚制度运行的始终。关于刑罚的正当性根据问题,历史上曾出现了报应刑论和目的刑论之争,以及以后出现的调和二者的折衷论。文章在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兼顾中国法律传统和实际,提出以折衷刑的见解来解释我国刑罚的正当性根据是符合我国的现实价值取向的,进而达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4.
死缓是我国刑法典明文规定的死刑制度的组成部分.关于死缓起源问题长期存在着争议.争议的根源在于对死缓制度的思想渊源与法律制度渊源的认识分歧.从历史发展来看,死缓制度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封建时期的"明德慎刑"思想,而制度渊源也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秋审"监候"制度.但是,鉴于死缓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加以规定的,应当认为死缓制度是新中国首创.现有史料多将新中国死缓制度的起源认定为1951年5月之后,但有档案资料证明,山东省某些地方法院适用死缓的时间要更早.因此,死缓制度的起源时间应该提前.  相似文献   
45.
本文论证了《管子》和《商君书》中经济控制论的思想。有五大特点:一是“国富而治”论,这是其目标特征;二是“事本禁末”论,这是其政策特征;三是“利出一孔”论,这是其组织特征;四是“劫刑驱赏”论,这是其机制特征;五是“视时立仪”论,这是其思维特征。本文古为今用,对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比较、借鉴、反思作用。  相似文献   
46.
作为两汉封建意识形态核心内容的经学,对汉代法律思想、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今文经学的神学化,导致“大德小刑”论盛行,并成为我国正统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文经学的阴阳五行化,使先秦时的“德刑时令说”得以发展,并对汉代及后代的司法活动产生了影响。经学的独尊造成儒家经典的法典化,它不仅成为立法的理论基础,而且变成直接用来决案断狱的法条。经学维护等级制度,促使礼与法的进一步结合,形成“出礼入刑”的局面。东汉古文经学的勃兴,使注经成为时尚,由注经发展到注律,便在汉代产生了律学。  相似文献   
47.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主要分为古典学派(旧派)和近代学派(新派)。古典学派最早系统阐述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认为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意志自由,刑事责任本质上是一种道义责任;在刑罚论方面,早期古典学派有学者主张目的刑论,但大多数古典学派学者主张报应刑论。近代学派对犯罪原因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认为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行为人的反社会人格;基于社会责任论,近代学派反对报应刑论,主张目的刑论,认为刑罚目的在于防止再犯、防卫社会;近代学派在保安处分和刑事政策研究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就意志是否自由、个人本位还是社会本位、刑事责任本质为何、在犯罪认定上应当坚持客观主义还是主观主义、刑罚根据是什么等问题展开了长期论战。论战结果是两派在责任论、刑罚论等多方面走向融合。两派论战还促进了后期古典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二战以后,西方刑法学者通过对法西斯刑法思想的清算和以往刑法思想的反思,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刑法理论。  相似文献   
48.
赎刑制度,是指犯人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创设于夏朝,东汉时成为定制,至唐朝趋于完备,并为以后各王朝所承用,直至清末修律时赎刑制度才被取消。赎刑制度对我国古代刑罚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9.
犯罪单位的刑种设置及其适用事关单位犯罪的预防和惩处犯罪单位的正义实现。本文在分析现行的罚金刑对犯罪单位的优劣之后,提出了犯罪单位的罚金刑的完善之策,并进一步论述了犯罪单位的名誉刑等新刑种。  相似文献   
50.
莫言的《檀香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归身体性写作的灯塔,即身体本位的写作.没有身体的灵魂,是孤魂幽灵,无所依托,空游于天地间;而没有灵魂的身体则只是一具躯壳,不再有任何灵性与生机可言.所以,身体本位的写作是从身体出发并最终回到身体的灵魂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