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6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387篇
劳动科学   28篇
民族学   146篇
人才学   8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292篇
理论方法论   364篇
综合类   4371篇
社会学   460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687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582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郭嵩焘的晚年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立望 《学术研究》2003,(8):111-116
作为支持洋务运动最早的一批人士之一,郭嵩焘一直思索着中国的根本出路。晚年的他看到洋务运动的开展,并没有使中国有多少起色,开始严厉指责洋务运动的弊端。他提出富强之本应是“人心风俗、纪纲法度”,企图从人心入手,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统治。郭嵩焘是程朱理学的坚定信仰者,他赞美西方,绝非想把中国变成西方,而是着眼于中国的内部弊端。在他看来,西方的制度所包含着的实质精神(如求实、便民等)与中国的圣人之教有相通之处。他通过对西方社会的赞美和对中国现状的抨击,力图重建秦汉以来失落几千年的真正的儒家圣人之治。  相似文献   
42.
本文试图勾勒出先秦至唐代山水自然美观念变化的历史流程与美学指向,并在此背景上澄清山水文学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者认为,中国艺术中对自然的认识,从先秦历晋宋再到唐代,经过了正、反、合三个阶段。作者侧重运用纵向比较的方法,指出从晋宋到唐代山水自然美观念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满足自然景物的外在形式,到探究山水的内在意蕴与意趣;由物我并峙.转变为物我交融,情景合一;就美感认识层次而言,由属耳流目,极视听之娱,上升为怡神悦志,通过礼赞自然,获得对宇宙人生的审美顿悟。  相似文献   
43.
辛弃疾的词、黄庭坚的诗,都以善于用典而著称。但辛词与黄诗用典则又有不同:辛词用常典,沿用原意,用典自然,而黄诗用典冷僻,以故为新,“宁不工而不肯不典”。作者时代、经历、文学主张和作品体裁等多方面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蒯通是战国纵横家的一员,秦朝统治时期处于蛰居状态。他参加秦末农民起义,说降燕、赵数十城,功绩不凡。他先追随项氏,继而归附韩信,曾力劝韩信据齐自立,以与刘、项成鼎足之势。后投曹参,终老于齐。由于他追求的是谋主的成功,关注的是自己作为附丽者的利益,因而希望造成一个诸侯对垒互峙之局,竭力阻挠刘邦的统一战争。他目光短浅,不讲政治,摈弃道德,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5.
全聚焦模式下的《所罗门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莉  庄文岩 《学术交流》2005,(6):160-164
《所罗门之歌》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黑人文学作品。作者巧妙地运用全聚焦结构模式,通过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客观冷静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美国黑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使《所罗门之歌》成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第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相似文献   
46.
汉大赋是西汉一代的文学代表,它显明的美学特征是它的巨丽之美。但是在这个美学特征的背后,汉大赋却存在着两个并行的悖论:一是巨丽之美不断地冲击、弱化着汉大赋的社会功利目的;二是由于汉大赋过分追求巨丽之美,极大地损伤了它作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这两个悖论的并行,导致了汉大赋在文学领域内主导地位的丧落。  相似文献   
47.
康有为少年聪敏卓异,而有绰号“圣人为”。其后严格的家庭教育和复杂的求学经历,尤其是佛学和西学的影响,使康发展成一种“圣人”心态——即自以为圣人,“日日以救世为心,刻刻以救世为事”的抱负和舍我其谁,勇于承担国家和民族大义的无畏精神。这一心态对康有为的思想和文化活动如平等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大同思想和宗教情结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8.
徐成淼的<爱海情潮>是一部散文诗体内心独白长篇爱情小说.作者以其对爱无限幽深丰富的心理体脸,以饱蘸情感的艺术笔墨对真爱的内涵进行了一番诗意的阐释.在物欲横流和精神匮乏的时代症候中,作者对真爱的重新思索,对精神之爱的执著追求,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小说在诗性叙事方面也作了一次较为可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49.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专家研究也表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科学发展和理论研究水平愈高,这个国家和地区对社会历史规  相似文献   
50.
近代以降,王学再度复兴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中,其意志主义倾向严重损毁了心学传统的理性向度。在西学强势的持续冲击下,现代新儒家之主流力图以会通中西的方式重建心学传统的形上学体系。徐复观从中西哲学之不同路径出发.以“形而中者谓之心”的命题消解了心学传统近代衍化中的本体论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