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出发点 ,主要从劲拔硬朗和哀婉缠绵两个角度分析了六朝著名文学家江淹文风的阳刚和阴柔之美。并从作家的出身、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倾向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学大气候等角度具体分析了江淹刚柔兼具的文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2.
毛泽东在求学阶段有六年时间浸润于桐城之学,其思想、文艺观念、审美趣味和创作风格等方面皆受到桐城派影响。他通过研读桐城诸家之作和具有桐城派气息的严复译著,接受了儒家思想和进化论,重视文以载道和艺术技巧,在欣赏和创作中推崇阳刚之美等。1949年之后,桐城派结束了,但桐城之学中的一些元素则借助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和文采风流而走进无数读者的精神世界,从而曲折地得以存续。  相似文献   
23.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这是从一处不足15平方米的简易平房里传出的声音,许多人被这首翻唱的《春天里》中朴实无华又略带的沧桑感所触动。视频一经上传网上,就红遍了各大视频网站,目前在人人网、优酷、豆瓣等大网站的论坛被疯狂"分享"。于是,一个新兴的组合也一夜跳入大众的视线,他们就是旭日阳刚。  相似文献   
24.
本文就《周易》文学思想中阴柔阳刚进行新的探究,论述阴柔阳刚的哲学本质;阴柔阳刚的审美内涵;阴柔阳刚之美对中国美学影响。  相似文献   
25.
师法韩愈雄奇之文,是桐城派标举的一条文统.曾国藩真正实现几代人的夙愿.其文学理论,"阳刚"之论独具特色.首重"气盛",着字、造句、分段、谋篇诸多方面进行探究.曾国藩的作品,是阳刚之文成功典范,字里行间洋溢着浓烈的雄直浩然之气,从一个侧面表现那个剧变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26.
鲁迅把怀人散文推向了新的高峰,其怀人散文具有格高情深的特点。文章往往从高大处立意,在情深处落笔,境不离情,情随境生。文章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达到追求真理、伸张正义、讨伐邪恶之目的。鲁迅的怀人散文,绝不就人写人,这是把个人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上,揭示其价值和意义;都是经过长时间感情的沉淀,成为千古绝唱。鲁迅怀人散文最富有个性的创造是把对人物的“颂”改为“评”。鲁迅不把人物当偶像,而是当作生动的有血有肉的活人,以诗人的激情和史家的公正,对人物作精辟的评价  相似文献   
27.
一“才有庸俊,气有刚柔”,“‘风趣刚柔,宁或改其 气”,“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 豪放词,是北宋苏拭倡导,南宋辛弃 言;Z土纳英华,莫非情性”。清代桐城派姚鼎疾等爱国词人加以恢宏壮大,贯穿宋代词坛 集阳刚美与阴柔美说之大成,用形象的比喻的一大流派。这一流派的产生,冲破了晚唐 道出了阳刚美与阴柔美的特征。他在《复鲁紫五代以来纤巧柔弱的婉约词的笼罩,给这种 非书》中说:“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文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词的创作“指出 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  相似文献   
28.
唐代边塞诗的阳刚之美使唐代诗歌光彩夺目,这种美学形态的存在固然与唐代独特的政治环境和精神风貌密不可分,但它的形成对前代也有个传承过程。由先秦至隋代,我国的边塞诗经历了由萌芽到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反映爱国主义精神、体现英雄风貌,还是渲染战斗声势、展示大漠风光,都洋溢着阳刚之美,为唐代边塞诗的美学形态——阳刚之美的形成创造了成熟的条件。  相似文献   
29.
该文通过揭示《玛纳斯》、《阿勒帕米斯》等英雄史诗主人公的阳刚之力,展现了游牧民族的活性精神元素。活性因素激励发出来的是爆发、拼搏、冲击、冒险和攻击等力量;而惰性因素表现出来的是忍受、斥新、排他和守护等力量。赋有阳刚之力的史诗英雄中迸发着无畏、勇敢、好胜、坚定和刚毅的活性精神元素。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通过对黄帝十二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蔡元定十八律、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等传统学的推算法则、检摄手段的简略分析,引发出中国古典乐制对宇宙时空意识、生命意味、自由精神的执著追求。吕律的确定取诸自然、又归诸自然、融诸自然,律数与历数自古合为一篇,从根本上意味着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