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转型期中国的飞速发展,使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从平等的"同志"关系到不平等的"伙伴"关系,甚至"劳资关系"."白领黑工","劳资纠纷"等矛盾显化突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眼光透视,对社会多元分层现象进行分析,理解并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理论,在"多样性社会和现实统一性"中实现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62.
民国时期从阶级分析入手的朱子学研究,是一定范围内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既有对于朱熹家庭背景以及生平事迹和朱熹学术思想的阶级分析,也包含了对于朱子学的学术探讨。这种具有明显政治化倾向的学术研究,虽然从总体上看主要是对于朱熹学术思想的政治层面的批判,但是也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学术层面的肯定,成为民国时期朱子学研究的一种特色,并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3.
国民革命是影响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空前的传播。在这场历史进程中,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的主编,蔡和森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为武器,秉笔直书,对于国共合作、国民党的“再革命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向导》周报成为联合国民党左派、争取中派、反对右派的强大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64.
成书于1957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是张舜徽先生的一部未刊稿。该书将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区分开来,从政治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对我国封建社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它是张先生在新的时代,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成果相结合而产生的重要学术成果,不仅对研究张先生的学术思想有所裨益,对后世探讨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史学史、学术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以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为主题,探讨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的思维转向,主要表现在它实现了由现代实体思维方式向有机思维方式转向,由极端个人主义向共同体主义转向,由征服自然向尊重自然转向.其主要内容是明确指出了资本主义正义"不正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生态正义理想.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过程中,探讨和阐释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对转变思维方式,确定正确的生态文明战略,确定生态文明的建设方式和终极目标等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6.
1925年在国共关系问题上,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的分析,说明了他在早期研究中国革命问题时,就从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出发,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并预测了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67.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中的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级与阶层是研究社会结构与政治发展动力问题的核心概念。阶级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按照生活方式和政治组织等因素而划分的社会集团;阶层是处于阶级内部和阶级外部的更为细小的社会集团。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从理论上看都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从实践上看都是为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提供知识保障。中国社会结构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化,全面、深刻地理解这种变化,必须综合运用阶层分析和阶级分析。综合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68.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历史学界存在的比较明显的倾向,结合新时期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实际,从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阶级分析的方法,以及历史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正确处理史学与政治的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必须以历史的态度认真继承马克思主义史学这笔丰厚的史学遗产.  相似文献   
69.
阶级分析的三种逻辑与中产阶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阶级分析的不同传统所强调的三类因果过程:首先是对个体生活有着显著影响的不平等的生活条件相关联的机制;其次是与各种社会封闭形式(forms of socialclosure)有关的机制,社会封闭使得某些个人或群体通过排斥他人而享有获取资源和机会的优势;第三是与个人或群体通过控制他人活动而受益的方式有关的机制。这三类机制可分别称作:基于个人属性和生活条件的阶级划分机制、基于机会阻隔(opportunity-hoarding)的阶级划分机制和基于支配、剥削关系的阶级划分机制。对于中产阶级的分析可以联系上述三种机制进行理解:中产阶级在不平等的生活条件分布中占据中间位置;他们受益于劳动力市场中的机会阻隔,特别是通过技能认证和资格审查制度得以实现;他们在支配和剥削他人劳动的同时自身又受到支配和剥削。  相似文献   
70.
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是研究社会结构的两大理论范式,具有不同的理论视角、研究思路和分析结论,又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合。在处于社会转型、阶层分化的复杂社会环境之下,必须始终坚持阶级分析,同时对阶层分析也必须理性对待,两者可以也应当尝试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分析目前我国社会结构的状态,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