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35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强舸 《社会》2017,37(5):78-104
冬小麦推广是20世纪70年代西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小麦从少有种植一跃成为西藏第二大作物。令人困惑的是,藏族农民最初曾强烈抵制小麦,两三年后却又成了国家政策的积极实践者。在此过程中,国家如何消解农民的抵制,怎样改造他们的观念?基于档案和口述史材料,本文认为政治运动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一,广泛开展的阶级斗争打击了对新技术的抵制,分化了基层社会,农民间的相互监督使"弱者的武器"成为不可能;第二,政治运动具有思想改造和情感动员功能,它将小麦塑造成解放的象征,激发了农民的政治认同和实践热情。但是,政治运动对生产也有一定负作用,冬小麦推广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走上了"盲信政治、无视现实"的歧途即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刘钦贤、黄玉才;黑龙江省陈剑文、上海市徐俊国;天津市李秀娟等诸位诗友:你们好!下面的一首短诗是我从《诗刊》2009年10月号上半月版刊载的、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为1949——2009年的诗歌新作珍藏页中挑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的内外环境,决定中国第一代共产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时注重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并将其与中国现实共产主义运动和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毛泽东作为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毫无保留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并将其同时作为哲学方法,他把这一学说成功地运用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夺取了全国政权。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块基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但他们在号召推翻维护旧制度的旧政治时认为并不是到处都应该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将来国家也要消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阶级斗争形式已发生巨大变化。虽然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犯过将阶级斗争绝对化的错误,但不能因此否定阶级斗争理论。  相似文献   
14.
吕钟 《山西老年》2009,(8):16-17
张明乾是晋南夏县祁家河人,上了年纪退休后,思乡的情结也越来越重,过几年就要回老家看一看,转一转。60年的沧桑巨变,他不仅对城乡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变化感慨万千,而且对乡村  相似文献   
15.
由于认识、语种和社会历史等原因,维柯的学术思想一直遭到冷落.殊不知,他的学术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精神资源之一,典型者有:历史和逻辑有机统一的方法论原则,人自己创造自身历史的观点,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思想,以及其他诸多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洞见.关注其人,研究其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史将会被重写.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反对历史唯物主义最为激烈的一个,利奥塔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予以坚决拒斥,其路径是从消解阶级斗争的主体和瓦解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两个方面展开。立足于后现代的立场,利奥塔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所有解放学说斥之为"宏大叙事"加以抛弃,积极颂扬以多元和差异为特征的微观政治,主观上试图超越马克思,然而客观上矫枉过正,走向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初始时期,便确立了现代化的目标,认识到社会基本矛盾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但未能正确地选择解放生产力的具体方式.此后由于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和基本国情的判断失误等原因,将"阶级斗争"、"继续革命"作为现代化的直接动力.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关于现代化动力探索的基础上,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改革之路.通过历史的比较分析,对于我们认识和推进今天的改革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视角,在史实的基础上,阐述了从斯大林、毛泽东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对阶级斗争的正确估量,指出了新时期阶级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启示人们不仅不能忘记阶级斗争,而且要摆正它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我国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及其实施效果,阐述了50年代后期民族问题方面的"左"倾错误,尤其是"民族问题实质是阶级问题"的提法出台的背景及其危害,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纠正这一错误提法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跨世纪的文学巨匠、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笔下作品中所描述的每位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与遭遇,透射出19世纪末期英国资产阶级法律、道德、社会以及压抑人们情感的宗教信仰和虚假的婚姻制度的无情讽刺与揭露,并剖析了导致主人公悲惨遭遇与命运的深刻原因及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成长与生活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