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74篇
理论方法论   100篇
综合类   743篇
社会学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常士訚 《晋阳学刊》2013,(1):106-11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一些国家在完成民主转型之后进入到了民主巩固时期,但这一时期又是民主发展的不稳定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如何既能巩固和发展民主,又能有效地应对国内出现的各种问题,东亚国家的协商治理开辟了一条民主建设新路径。本文从公共治理和政治学角度,分析了东亚协商治理产生的基础、机制、在民主巩固中的价值和局限,并就它对民主建设所具有的启示浅谈了作者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72.
治理研究是关于全部政治行为的总体研究,体现了政治社会规范和制度的总体特征,因为任何一个政治社会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及行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将无序状态转化为有序状态.这种变无序为有序的政治行为即“治理”,而政治哲学所探讨的是治理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并非任何一种治理行为在任何一个时间、地点、条件下都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因为我们既可以通过平和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强制的方式完成治理这一政治行为.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有序通常区分为良序和劣序,治理则区分为善治(好的治理)和恶治(坏的治理).本文以资源约束与人性假设为治理的前提,进而探讨治理的模式,最终探讨治理的体制.  相似文献   
73.
我出生于革命老区武乡县斗底村的一个革命家庭。60多年前,我的两个哥哥参加南下工作团的往事至今难以忘记。1947年,我二伯的儿子李春藻和我的胞兄李春清都先后被县委批准成为南下干部。春藻哥南下后  相似文献   
74.
文章试图从流散的角度分析福克纳和莫里森作品的关联性,结果发现19世纪末的南方黑人大迁徙促成了黑人和白人进一步地混居和种族转换.在种族冲突剧烈的南方,隐藏着黑人和白人在潜意识中逐渐向对方转变的过程.二人的作品全景地反映了南方种族、身份、阶级和文化的复杂错位.  相似文献   
75.
自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二千多年来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和兼容性,在朝代的更替中,不断地充实和调整自己,使自己处于正统思想的位置。在这个适应与调整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错位和混乱,西汉末年的新莽时期就属于这样的状态。汉末的动荡为王莽专权提供了机会,王莽没有抓住儒家统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将儒家经典中的"器"当作治世之道,"奉古改制"迅速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76.
通过构筑“社会伙伴关系”来加强社会合作 ,改变社会各阶级、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机制 ,使社会始终能够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序进行 ,是“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如何在我国现在的各社会阶层之间构筑一种合理的“社会伙伴关系”是我们正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77.
20世纪初,英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帝国建制工作。早已衰落的自由主义再度成为帝国建设的主导思想,文化相对主义、社会主义也适时对帝国建设提出补充性看法。根据这些理论,英国建成了白人移民殖民地、印度、附属帝国三层帝国管理体制。然而,该体制也暴露出了滞后性和难以真正解决权力平衡的弱点,这与后来的帝国解体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8.
"两个先锋队"理论的提出是党的性质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分工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导致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出现重大变化.针对这种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 2002 年召开的十六大党章修正案中明确地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理论的提出,是对党的性质的丰富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79.
改革开放以来 ,作为工人阶级的主体 ,作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力量 ,中国工人队伍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其“主人翁”地位和“领导阶级”地位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中国工人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知识分子队伍 (包括干部队伍 )同工人队伍之间事实上已存在很大差别 ,需要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构成 ,不应该继续把知识分子队伍、工人队伍统称为“工人阶级” ,不应该继续沿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已经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的提法 ,而应该把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个体户等社会阶级和阶层并列 ,视之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80.
日本德川时代阶级统治的支柱身分等级制,首开政治与经济二元分离的先河,将政治和经济领域分别交给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士农工商都有只属于自己的社会资源.德川幕府260多年的和平,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都与身分等级制下身分、职业、道德、多元价值与社会秩序的整合密不可分.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从历史因果关系来看,身分等级制的基础--权力与财富分离,弱化了统治者自身,武士走上了自我消亡的不归路,农工商则得到了相对独立的发展.各得其所、多元追求的价值观念,大众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许多属于"现代化"的因素,预先为日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