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93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和后现代艺术家森村泰昌都对米勒的名作《晚钟》进行了“陌生化”的处理,但二者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达利的《晚钟》实为他向超现实主义团体贡献的法宝“超现实主义物体”的一种,是用有意识来表现无意识,是对主体非理性的高扬;森村泰昌的作品则是对经典的戏仿,对传统的解构,只是其解构中有着明显的建构意识,即对当代文明的批判,这可以启发我们对后现代文化的美学特征作多元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22.
艾略特在诗歌中通过运用异国语、构建独特的意象、引用典故等陌生化手法,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独特感受,并激发读者思考,让读者更充分地理解诗人写作的真正意图,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3.
晏榕的短诗体现了审美想像的日常生活化:审美想像的主体总在现实中想像诗的世界,努力寻找诗的思维,力图突破语言常规.审美想像的日常生活化正是诗人的特质.思维方式上,晏榕的短诗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注重意象营造;语言上,晏榕的短诗追求陌生化效果,设喻上力求远取譬.晏榕的短诗呈现出一个有别于现实的有生气的世界.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真实性和倾向性、复调和超复调、陌生化和反陌生化及时空关系等方面分析存在主义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 ,并对萨特和加缪的作品作同一流派的内部比较  相似文献   
25.
文学典型内涵不断在发展,但是通过人物性格的认识,实现从个别、有限到一般、无限的超越。始终是其恒定不变的审美机制;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生产,文学典型显中求隐,在宣扬意识形态的同时又暴露着被其遮蔽的真相。在对异化现实的否定、超验理想的营构过程中,文学典型可以重塑人的新感性、提升人的新境界。只要密切关注人现实的生存境遇,推动事物主要特征表现的陌生化,文学典型会不断创新,永葆魅力。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艺术家本体角度论述艺术预成图式在艺术创作中的正值效用、负值效应及其超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理论核心范畴之一,旨在以此说明文学的独立自主性。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范畴以及文学形式的一种表现方式,"陌生化"以感觉为基础突破了传统的理性主义思维的樊篱。特别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概念,不论对于美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还是对于现今生存于异化状态下的人们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8.
“前景化”理论与文学翻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前景化"这一概念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它指的是不同寻常地运用某种手段来突出某一文本的一个元素或特质.前景化现象在文学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因此文学文本翻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充溢于原文本的"前景化"手段在目的语中是否实现.文章讨论了前景化的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及其译者在充满前景或陌生化的文学文本中应如何穷尽语言的表达力,挖掘可译性潜势,保持原文本的异质性和新奇感.  相似文献   
29.
《四个四重奏》的主题是多元主题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类似于音乐中的和谐音与不和谐音。不和谐音在《四个四重奏》中表现在诗人艾略特运用了复杂、抽象的陌生化意象和蕴涵宗教哲理冥思的悖论式语言。诗中的这种不和谐音,带给读者不确定性,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  相似文献   
30.
在宣泄与建构的对立统一运动中,艺术实现了情感的净化;在净化情感的同时,艺术恢复了人的感觉,打开了梦想的世界。本文以此为路径,围绕意义的展露和自由的发现,论述了艺术对个体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