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93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四个四重奏》的主题是多元主题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类似于音乐中的和谐音与不和谐音。不和谐音在《四个四重奏》中表现在诗人艾略特运用了复杂、抽象的陌生化意象和蕴涵宗教哲理冥思的悖论式语言。诗中的这种不和谐音,带给读者不确定性,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  相似文献   
32.
在宣泄与建构的对立统一运动中,艺术实现了情感的净化;在净化情感的同时,艺术恢复了人的感觉,打开了梦想的世界。本文以此为路径,围绕意义的展露和自由的发现,论述了艺术对个体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33.
老舍在旅英期间写成的域外小说《二马》,讲述了来自"文明古国"的中国人在英国的一段饶有意味的生活故事。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老舍的《二马》进行解读,认为在《二马》中,老舍对小说的语言、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等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新奇陌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4.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诗学概念,意指人们对惯常的自动化生活的艺术违背,通过对熟悉得麻木的生活形态的变形,唤起人们对习惯生活的重新认识和体验。这种疏离生活常态增加审美时延的艺术表现手段,在热播电视剧《武林外传》人物个性的塑造、语言及修辞等方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相似文献   
35.
鲁迅的小说中贯穿了启蒙精神以及实践,在这种启蒙的背后意味着可能的认同形塑,而启蒙过程中的自反策略又形成了一种可能独特的诗学——陌生化诗学。为此,本文从如下三个方面考察这种启蒙姿态中潜在的复杂张力:1、知识分子的自反;2、怀旧与疏离:扎根土地的提炼;3、看客再现的吊诡。  相似文献   
36.
运用影响比较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就王蒙的“季节”系列对《红楼梦》艺术上的多方面的继承、借鉴进行了比对分析和论述。情与政的双线交织:王蒙在构思和设置“季节”系列的主线和具体谋篇布局时,从《红楼梦》的“以兴衰为经,以情为纬”结构艺术中得到启示并加以借鉴吸收;日常生活的注重和艺术直觉的崇尚:王蒙在“季节”系列的创作中受到了《红楼梦》的“善写日常生活诸事、写得津津有味”艺术旨趣的启发、感染和影响;闲笔与陌生化手法的采用:王蒙非常欣赏《红楼梦》中的“闲笔”和“陌生化”手法,并在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基础上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季节”系列对《红楼梦》艺术手法上的借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时空及对象的变化而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37.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艺术化是艺术对生活的时空超越和精神升华,艺术给人生以愉悦,使人生超越现实的羁绊,艺术也就凸现出对生活的深度感;西方后现代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则是把艺术与生活的纵深关系改写成平面关系,消解了艺术对生活的审美超越属性。但是艺术仍保持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一种特质,即艺术是生活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38.
张爱玲小说卓越的修辞艺术使小说语言体现出强烈的审美价值,修辞的陌生化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愉悦,最大限度展示了修辞的积极意义。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文艺理论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比喻的精彩运用而展现的语言陌生化现象。具体表现为本体和喻体的疏远;本体与喻体的动静转换;多用喻体虚化的意喻。  相似文献   
39.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文艺理论分析了张爱玲的作品,分析了其中比喻的精彩运用、一些典型人物形象典型生活情节的异化及情节的跌宕起伏这三种陌生化的表现手法,为进一步研究张爱玲的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提供了又一方法。  相似文献   
40.
深度翻译是译者再阐释的理论,强调尊重他族文化,在译作中再现文化异质性.陌生化作为一种文学创造手段主张打破读者习惯化、自动化的感受方式,背离日常语言和前在文本经验,使读者获得审美快感.陌生化使翻译过程中的求新求异的异质化倾向上升为一种审美再现.因此本文试图从深度翻译所倡导的彰显文化异质性本质入手,深入阐释翻译过程中所追寻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