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93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赎罪》是一部恢弘而不失细腻的佳作。小说以舒缓有力的叙述和洗练优美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罪恶和战争的故事。然而小说先被建构后被瓦解的陌生化叙事模式,使得小说显现出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性,需要读者不时地将先前对事件和人物做出的判断进行新的审视和修正。通过置读者于不断自我推翻和自我修正的实际体验中,小说得以在充分展现其陌生化美学意蕴的同时强化了读者对主人公及其自身的自我意识觉醒的认知力。  相似文献   
92.
《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塑造大量运用了诗语难化的手法,错综使用口语与书面语体,钟情于谚语与歇后语,同时采用情节延宕、对比、分解、重复、曲笔、反讽等手法,与西方文论的陌生化理论不谋而合。在陌生化理论下,其在语言上具有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扭结反常、诗语奇异化的特点;在情节结构上采用延宕手段以"阻挠和延缓"情节的直线发展,推迟了故事高潮的到来;同时运用曲笔反讽的手法,制造人物前后印象的差异,从而勾画出人物的灵魂,达到讽刺目的。  相似文献   
93.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学界的讨论方兴未艾,它所带来的审美泛化以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对传统美学进行质疑乃至颠覆,对当下女性身体审美必然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女性身体在当下被纳入日常生活审美的视野中,是以一个被重新建构的审美对象而出现的,或者说,当代女性身体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染下,审美主体对女性身体的观照方式、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审美感受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当代女性身体审美陌生化的问题也就逐渐凸现出来并成为当今社会对女性身体的一种反传统规则的审美化趋向。本文无意在价值判断层面上再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跟风式的褒贬和唏嘘,而是将其与当代女性身体审美及其陌生化联系起来讨论,旨在找到讨论的可行性,梳理两者间的联系、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94.
水彩琴 《社科纵横》2008,23(5):171-173
通过对艾丽斯·沃克长篇小说<梅丽迪安>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解读,探讨了作者对传统人物的反传统塑造带给小说的陌生化效果,为作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相似文献   
95.
文学自身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表现手法和感觉方式的更新。俄国形式主义者以“陌生化”来概括这一规律。语言的选择以及排列组合能使人产生新奇的感受效果,即陌生化效果,但是“陌生化”手法也应该在一定范围之内运用。总的说来,作家应以“童心”来看待世界和表现世界,由此形成的作品一定会最具陌生化效果。另外,文学接受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它所产生的审美效果应该在具有个体性的同时,还要具有普遍的共通性质。如果刻意追求语言或技巧等方面的奇特则会导致过分陌生。  相似文献   
96.
《百年孤独》在叙事方面,最为人们称道也最具开拓性的地方,就是"超时间"叙事视点的运用。具体做法有四:运用循环叙述或回环式叙述;在叙事过程中不时插入对未来事件或以往事件的叙述、交代;用一个叙事单位(一句话或一个自然段落)叙述、交代一个较长时间段发生的事件;运用叠加叙事。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之所以运用"超时间"叙事视点,既有内容表达方面的考虑,也有审美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97.
对文学本质的追问,伊格尔顿采用的是解构式的建构策略,他通过梳理当下比较典型的文学观念,对文学与道德、非实用性、想象力和特殊价值等关系进行重新辨识与解构批判,认为文学不是义务论的说教与规范,而是德性论的自我经验感知与价值发现;肯定形式、想象力以及非实用性在文学中的辩证作用,批判文学必须通过“陌生化”来体现特殊价值的论调.要言之,伊格尔顿的文学观念既承认文学本质的历史变迁性,又肯定文学内在价值及发展规律的承续性和通约性,从而反对那种完全否定文学自身规律与价值的激进做法,充分体现了历史辩证特点,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98.
熊海英 《云梦学刊》2009,30(5):115-117
艾略特的《荒原》用陌生化的艺术感受方式构筑了荒原意识,用化丑为美的方式演绎了荒原意识,用宗教精神超越了荒原意识。  相似文献   
99.
<因为我不能等待死亡>是艾米莉·狄金森众多诗歌中的一桑奇葩,此诗在当时被认为是怪诞,离奇的,不被人们所接受,这却恰恰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陌生化的印象,读者能从其诗中体会到新奇、独特的感受,细读此诗,诗人美学观和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使得读者更能体会诗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0.
什克洛夫斯基论“戏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军 《理论界》2009,(5):158-160
什克洛夫斯基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同时他的戏仿观也是整个俄国形式主义的戏仿理论的杰出代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戏仿是一种"裸露艺术手法"的手法,是打破词语的"自动化",使文学形式"陌生化"的手段之一.同时,戏仿能从陈旧的形式中创造出新艺术形式,因而对艺术革新具有积极的意义.什克洛夫斯基的关于戏仿问题的论述,无论对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戏仿理论还是对整个20世纪的戏仿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