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55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796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 ,分别通过小于音素和大于音素即音素群的角度 ,论证了音素不是音位归纳的唯一尺度 ;接着 ,在论证了音位归纳能够以音素群作为尺度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 :元音和辅音、声母和韵母是语音划分的两对不同层次的概念 ,元音和辅音指的是一个个能实实在在发出声音的语音实体 ,具有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 ,而韵母和声母则着眼于语音实体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 ,在回顾两种汉语普通话音位归纳方法的基础上 ,着重论证了所谓“动音素”和“静音素”在提法上存在错误。  相似文献   
82.
<乐记>的作者认为,"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要有"文采节奏",即美的形式,才能谓之"音".能陶冶性情,引入向美的"德音"才能称为"乐".时至今日,这些看法亦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3.
"讹读"是普通话中存在的一种流行性误读现象,它因其习惯性和流行性而不容易被发现和纠正."讹读"经由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广泛传播,并因群众对主持人的祟敬和信任而加快流传,进而以讹传讹,甚至以错为对,对普通话标准音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应大力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84.
综论仿拟辞格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20世纪中仿拟辞格由‘‘称说各异”到确认定名的过程,论述了修辞学界有关仿拟辞格与相近辞格及非辞格之间辨析的种种情况,并提出了关于辞格界定的基本原则和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85.
汉人"辞"赋"之称,与"乐府"有直接的关系.乐府采楚地民间歌谣及文人作品,在朝廷配乐歌唱,作为制音协律的底本,故称"楚辞";同时它又可诵读,其诵读形式便被称为"赋".于是在今人看来,"辞"与"赋"在这里似乎被混同了.  相似文献   
86.
徐琳 《科学咨询》2007,(8):15-15
现代音乐冲击着大学校园,大学生对现代音乐的认识褒贬,笔者通过本文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对现代音乐的认识和比较,  相似文献   
87.
《助语辞》和《虚字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虚字研究专著。《助语辞》首次将虚字作为独立的对象加以研究,开创了虚字研究的先河。它阐述了虚字在句中或句间的各种语义关系,从虚字与实字组合及搭配角度揭示了虚字构词功能及构句功能。《虚字说》则提出了实字虚字二分法,并首次对虚字作了语法上的定义。它以声气说阐述了虚字的表达功能,从实字虚字的词源关系角度对虚字的性质与作用作了理论概括,并通过对短语作不同的语法切分来阐述虚字的构句功能及其兼类现象  相似文献   
88.
古代汉语里多方面的语音材料如韵文、朝鲜对音、韵图等以及音理上的证据证明17世纪晚期以前的支思韵的读音不是而是[■]、[],汉越语和稍晚的《声音唱和图》这两种材料表明[■]在8世纪末最迟在五代时期已经产生,庄组已经有个别字读[],根据朝鲜对音,可以知道在《中原音韵》止摄章组和知组全面读[]了。17世纪初期,齐微韵章组、知组字从[i]到[]的演变已经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89.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为底本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1996年修订的<红楼梦>发行已逾百万部.它标志着百年红学的一大转折--<红楼梦>的通行本由程本变为脂本.这个转折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人文本在校勘、处理庚辰本抄胥误抄、妄改曹雪芹原著文字等问题上留有不少遗憾.尚存在着因音、形、意而误的字句,脱漏或衍出的字句,校者的误改等七个方面的失误之处.为此,笔者以为要恢复或接近营雪芹原著的面貌,必须根据所有脂本(包括程甲本)作"择善而从"的校勘.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从货币文字(口丄 )、(口丄 )、(口丨)的音读入手,通过对甲骨文辞例的检讨,并结合古器物形制,释得前揭三字与(丅口)、(口丄口)字均为钲的象形字;并进而考得(口丄口)所记录的国族名就是后世所谓的狄族;(口丄 )、(口丄 )、(口丨)、为"呈"的古字;释得(否殳)当隶作(钅刂殳),读为"政",训为控制;(丨口)为<说文>"抍"字或体;(乂口丨)字像人双手持一"钲"形农具芟草状,确为"芟"字异体,只是该字所从的(口丨乂)不能视作"殳"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