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86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吴海兰 《人文杂志》2003,(4):136-141
唐代宗大历年间的新春秋学 ,在传统经学走入困境的学术前提与“安史之乱”的政治背景下诞生 ,在学术上树立了经世观念 ;政治上表达了尊王室、正陵僭 ,支持郡县制、反对分封 ,伸张中央权威 ,维护大一统政权的主张。  相似文献   
32.
对李白的《梁甫吟》,萧士赟认为,此诗“太白灼见当时贵妃、国忠、林甫、禄山窃弄国柄,祸已胎而未形,欲谏则言无证而不信,倘使君王不鉴吾之诚,则正所谓杞人忧天之类耳”,不免笼统而失当。《唐宋诗醇》以为:“此诗当亦遭谗被放后作,与屈平眷顾楚国,同一精诚。”笼统同前,盖承萧说而稍变之。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远引宋杨遂《李太白故宅记》及《韵语阳秋》,并引萧氏之说及沈德潜《唐诗别裁》之论,以《唐宋诗醇》之见为是,而举《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诗云:“富贵不可期,殷忧向谁写?去去泪满襟,举声  相似文献   
33.
揭岭在何处,揭阳何时开始建县,秦朝和赵佗南粤国时有没有设置揭阳县,最早的揭阳县城在什么地方,这些都是岭东古代史上的重要问题。本文引用大量的史料记载,近年来的考古资料和作者实地考查所取得的资料,从多方面论证,回答了这些问题,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34.
气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气论贯穿着中国哲学发展的始终,是决定中国哲学基本发展方向的两大因素之一。本文从气字的来源入手,指出西周末年伯阳父以气论三川地震,标志着中国古代气论哲学的产生.这一哲学形态产生后,在先秦时期主要经历了春秋和战国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前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六气”说,而后一阶段则产生了气一元论的宇宙观。此后,气一元论被广泛用以说明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35.
美国之秋     
宋其干 《中华魂》2012,(3):64-64
大兵征战至伊阿,践踏人权累犯科。 荒漠群山齐怨恨,回音四面尽楚歌。 美元牛气势冲天,今日飘摇似醉颠。 赤字频升遭降级,贪婪成性世人嫌。  相似文献   
36.
金学泉的诗集<世纪之交的独行>有着鲜明的创作个性1.意象的跳跃性,以体验-感觉模式构筑意象世界;2.情感的内趋性及抒情个性上的中年写作特征,使诗的格调呈示出一种"忧郁的平静";3.克服异化与回归精神原乡的哲学趋向.  相似文献   
37.
金学泉的诗集《世纪之交的独行》有着鲜明的创作个性:1.意象的跳跃性,以体验-感觉模式构筑意象世界;2.情感的内趋性及抒情个性上的中年写作特征,使诗的格调呈示出一种“忧郁的平静”;3.克服异化与回归精神原乡的哲学趋向。  相似文献   
38.
江山 《东方论坛》2014,(6):34-43
在专记东晋中、晚期编年史的《续晋阳秋》中,檀道鸾将文学作为独立学科加以置评。他率先把"独尊"的儒学经典《诗经》与楚辞、前秦百家之言并列,提出了中国文学"体则《诗》《骚》,傍综百家"的"三元"论,并以此"三元"标准评论汉代"赋颂"、建安诗歌和西晋末年诗作。在评价两晋文学时,檀道鸾强调"庄、老"影响下产生的玄学及"玄胜之谈"对两晋道佛文学流变的重要影响。檀道鸾的文学流变史观,显现了南北分裂时期学思活跃、文人反思文化历史、重新界定文学源头的历史现实以及檀氏所历地域文化、家风传统、个人倾向互动等对其文史评论的影响。檀道鸾文学评论的自觉观点,是西晋虞挚的《文章流别论》,与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文学评论之间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9.
主要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考证了孤竹文化的四个标记:首阳山、孤竹器皿、孤竹、孤竹语言。"首阳"意思是东山,不是专名。孤竹器皿中的"亚"只是个方框,"微"应是"微子"。"孤竹"指"天子",古代君王自称"孤"也来源于此。综合而言,孤竹国的民族语言应是匈奴语。  相似文献   
40.
黄楼 《西域研究》2023,(2):65-75
吐鲁番出土高昌国至唐前期文书中,存在一种叫作“秋”的粮食作物。结合考古遗址所见粮食作物遗存,可知文书中的“秋”即遗存中的高粱。“秋”是“秫”字在高昌地区的俗字,盖以“火”象形火红的高粱穗。高昌国时期,秫曾与大麦等搭配,得到普遍种植。唐平高昌后,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租佃契约中的“麦秋”一词逐渐被“麦粟”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