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51.
题画诗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类型。题画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内容和形式。题画诗的产生还由于诗歌与绘画有相同之处,因而二者能结合在一起。题画诗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时间与空间的互补、直接与间接的互补、主体与客体的互补。  相似文献   
52.
题画诗是我国传统绘画中比较独特的一类,体现了绘画、书法和文学艺术在同一介质上的和谐统一。无论从形象上还是内容上来看,题画诗都以其独特的美学意蕴吸引了无数人的喜爱。人物题画诗则是以描绘人物形象为主要内容的题画诗,本文试从诗的内容上来阐释它的再现性、包孕性、抒情性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3.
论李白题画诗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李白题画诗文王定璋关键词李白,题画诗,唐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1207.22在李白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那些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其建功立业追求、抨击丑恶现象,表现其率真不羁个性的重大题材。然则,由于诗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广泛多样的兴趣爱好,博...  相似文献   
54.
宋徽宗诗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徽宗诗歌在题材上主要是宫词、道教、题画三大类,在体式上多为七言绝句。宫词诗记录徽宗享乐的宫廷生活。道教诗反映了徽宗飘飘欲仙的神仙志向。而题画诗因为抒写的层面多样,体式富有变化,才算是徽宗诗的精华,但是都只是针对进贡的画而作,缺乏对大自然的真实描绘,所以艺术价值也不高。  相似文献   
55.
元代诗人大都兼擅书画 ,故题画诗特别多。倪瓒的题画诗多是对画中意境的进一步阐扬 ,更充分地表现了他所处的特定时期的时代情绪。他作诗主要以唐人韦、柳为宗 ,一洗元人丽之习 ,写其胸中逸气 ,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形成了简淡秀雅的风格 ,在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56.
许多学者认为,丹青题咏、诗画合璧是中国艺术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在西方似乎没有。而在众多题画诗中,山水题画诗尤为突出。通过对华滋华斯作品的研究,我们发现在英国诗歌史上也有题画诗,而且也是山水题画诗。文章以李白的《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和华滋华斯的《题博蒙特爵士所绘彼尔城堡历风暴图》为研究对象,来对中英两国的山水题画诗进行诸方面的比较,并探索西方题画诗没有形成风气的原因。  相似文献   
57.
本文论述了郑板桥的题画诗数量、质量两者俱佳,特点鲜明。共性为:切画、切时、切地、切人;泻照传神,兼备交融。个性为;突出自己强项(兰竹),不断深化;对题画诗作了多方面开拓、出新,内容、体载、字体、位置,各尽其妙,突破前人。既锋芒毕露,又谐趣满纸。  相似文献   
58.
中国画和诗是两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们虽为美术和文学两个范畴,但两者却有紧密联系。据记载,宋元时期普遍出现题画诗,中国的文人画家也深受这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关于题画诗的研究,前人已有大量的积累,本文选取宋徽宗赵佶传世名作《芙蓉锦鸡图》具体分析其作品中题画诗和画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由于韩国古代文人对于中国文化与文学知识的长期积累及"虎溪三笑"典故在韩国古代的不断流播,"虎溪三笑图"及其题画诗借由苏轼在高丽末期登陆韩国,并在其文人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丽末朝鲜朝初期的很多文人都争相创作"虎溪三笑"题画诗,其高峰期的代表人物是徐居正。韩国古代的"虎溪三笑图"题画诗表现出了其文人亲山近水的隐逸情怀,崇儒尚佛的思想特征,同时又掺杂着他们对于祖国山水及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60.
题画诗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学史上构成了别样的风景。"扬州八怪"重要成员李鱓的现存题画诗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一是串联起了诗人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二是对诗人典型的儒者人格进行了生动写照;三是表现出与正统诗歌大异其趣的美学风格,为后世提供了独特的诗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