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6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150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39篇
丛书文集   3486篇
理论方法论   539篇
综合类   3340篇
社会学   196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599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455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斗争为生命要素的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运思中,马克思确证了社会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天下最权威的东西”和“人民权利的法律根据”,同时还回应了工业革命和资本逻辑背景之下反对旧的社会关系和联合的革命行动何以可能的问题。在马克思的致思理路中,他先后聚焦物质利益、异化劳动、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而分别阐发了他的社会革命思想。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是与众不同的,它既是革命理念与革命行动、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经济革命与人类解放、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相统一的总体性革命,又是历史地回应时代之问的人民革命。在新时代,我们必须高扬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和精神,在理论上肃清消解、否弃、拒斥革命的误识,在实践中继续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02.
马克思的空间生态理论展现着私有制批判、社会实践批判和共产主义为导向的批判等三重向度。在私有制批判上,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空间生态恶化的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强化了空间生态失衡,让空间生态发生了断裂;在社会实践批判上,马克思认为用实践改造空间生态比用思考解释空间生态更重要,认为思辨哲学忽视了空间生态实践,需要用革命实践创造更美好的空间生态形态;在共产主义为导向的批判上,马克思批判了以往空间生态中的阶级意识和僵化形态,号召打破僵化的空间生态结构,消除各类空间生态危机,实现平等、和谐、多样化的空间生态形态。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实现无产阶级对空间资源的全部掌握,迅速提高空间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空间的原初状态,实现人民群众的空间利益和美好的空间生态形态。  相似文献   
103.
马克思认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造成相对人口过剩的原因 ,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种经济现象。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等积极作用 ,相对过剩人口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它是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 ,与社会制度无关。从长远看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也是我国企业职工下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马克思主义哲学称谓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称谓辨正唐远镜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称谓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一种学说如同认识某个事物一样,主要应关注它的内容,关注学说的思想观点及其理论体系,而不在它的名称或称谓。但是,名称或称谓也不是一个完全无关紧要的问题。中国古...  相似文献   
10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人与自然的辨证统一表现在人对自然的能动改造和受动依赖两个方面。人的能动性表现在人能够以实践、理论和价值评介的方式掌握自然;人的受动性表现在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物,无法超越自然对人的限制,自然界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成为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应该像关心自身的有机身体那样爱护自然界这个无机的身体。解决环境问题既要依靠自然科学,也要依靠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6.
马克思在不同时期使用了不同方法。青年马克思主要采用哲学批判的方法,从逻辑分析的理论高度创立唯物史观;中老年马克思主要运用经济学方法,解剖“市民社会”,使唯物史观由理论假设变成了活生生的科学;晚年马克思主要采用全球史观方法,从世界历史整体上完善唯物史观,以一切取决于历史环境为其方法论实质,解构了包括“西方中心论”和“东方中心论”在内的民族文化中心论。三种方法尽管各有侧重,但都是唯物史观“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分析、批判资本主义时代和社会制度的三重向度  相似文献   
107.
“如果马克思活在今天,他将支持WTO与全球贸易。”梅纳得·德赛(Lord Meghnad Desai)勋爵在2002年出版的《马克思的报复》一书中的大胆判断,再次表明他是当今最富想像力的思想家之一。他于1965年加入伦敦经济学院(它最重要的传统即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60年代,伦敦经济学院牢牢占据着左派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8.
109.
考察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需要区分物象化一般与生产关系的物象化、物化一般与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需要区分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与竖立其上的拜物教观念。生产关系的物象化是指生产关系表现为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是指物在特定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它作为物就具有的属性。资本的拜物教性质非常复杂,远不是生产关系的物象化和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能够透彻地说明的。拜物教观念指的是一种把物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获得的规定性看作物的自然属性的错认,它直接与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而不是生产关系的物象化有关。在拜物教观念的支配下,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混淆了生产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抽象化、永恒化了。  相似文献   
110.
新时代“共同体”已然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共同体意识。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作出的全新政治方略,既印证了现实呼吁,又体现了历史趋势。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构建经历了多次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其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支撑、以共享发展理念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路径并且以“自由人的联合体”为目标。在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之下,发展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