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22.
高利贷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的生息资本模式,自古已有之。在我国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高利贷已经成为“城乡金融二元”结构中导致民间借贷行业恶化、金融风险频现的最主要原因。高利贷的法律监管对策应在开放民间金融的前提下弱化政治化与犯罪化,使一般性高利贷转换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多样化民间借贷金融形式,同时严厉打击新生的“恶性高利贷现象”,规范民间借贷行业的合理化发展。  相似文献   
23.
高利贷作为一种古老的生息资本,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流行已久。高利贷并不简单等于高利息和高利率贷款,其本质在于高利润贷款;高利贷本身是高风险业务,但它也具有很低的风险容忍度,最终实现的是低违约损失。高利贷问题反映出中国宏观经济仍存在问题、中国破产制度仍不完善、银行业对小贷产品的创新不足等等。遏制高利贷,需要政府和银行的共同努力:政府要为中小企业的贷款创造良好环境,尤其要鼓励民营银行的发展;银行要大胆进行小额贷款产品的创新,要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贷款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4.
"套路贷"犯罪具有极高的社会危害性,其以民间借贷为掩饰,行为具有隐蔽性,同时犯罪行为手段复杂,往往触犯多个罪名。"套路贷"不同于高利贷,后者只是普通的借贷纠纷,而前者是以侵财为目的的犯罪行为。对"套路贷"犯罪的不同类型的归类以及"套路贷"犯罪触犯的不同罪名的正确把握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5.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储蓄率也是全球第一,资金面较充裕。中小企业在这种资本环境中,本该在融资方面如鱼得水,却反而陷入了融资困境。有人分析,这是社会资本被大量转移甚至透支到投机领域的结果。这种分析似乎少了一个关键环节——银行。银行在我国是垄断性的,具有配置资本的至高无上的权利。若进一步分析,可知体制下的融资是讲究规则的。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当然不会受到银行的青睐。那么,中小企业怎样融资?借高利贷,无异于"饮鸩止渴";集资,又可能是违法  相似文献   
26.
时事政策     
《领导决策信息》2013,(9):10-11
作者:韦森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7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带来了中国崛起,但也让政府统御市场的中国模式逐渐成型。政府试图调控一切,但结果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种种怪现象:中国的广义货币泛滥成灾,但许多企业借不到钱,高利贷  相似文献   
27.
明中后期,皇帝怠政,宦官弄权,朝廷政治腐败,科举仕途尤为黑暗。一些新科进士、候选官吏以及即将上任的官吏不惜花费重金甚至借京债在京候选。虽然京债利息较高,但仍有大批官员趋之若鹜,一时间京债盛行,甚至出现"拉京债"现象。一些候选官员,为早些得到官职,大举京债买通权贵,严重破坏了铨选,这给明朝的政局带来了极坏影响。  相似文献   
28.
【新闻背景】80后小伙夏海波出生于鱼米之乡的湖北天门,高考前夕,他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无奈辍学,拄着双拐踏上了行乞之路。在生命的寒冬,一位女孩对他不离不弃,给予他世上最甜美纯净的爱情滋养,让他焕发出生命的潜能。2008年9月,他的自传体小说《乞讨日记》由武汉出版社出版,他被人们冠以"史上最牛乞丐"的称号!  相似文献   
29.
胡宏辉 《经理人》2014,(5):96-96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两个基石:远见和耐心、长期的战略。P2P行业的当下乱局,是因为部分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公司,奉行短期战略,一味追求规模、采用套利模式赚取快钱,最终演变成高利贷的平台。  相似文献   
30.
高利贷问题是农村金融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从研究农户意愿的角度入手,希望从总体上把握农户对高利贷的真实态度和意愿,从而了解高利贷在农村的需求状况。根据调查和计量检验发现,调查地区大多数农户对高利贷持肯定态度,认为高利贷有存在的必要,并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会选择借高利贷。调查同时发现,有没有借过高利贷对农户是否会选择借高利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