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10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72篇
管理学   972篇
劳动科学   45篇
民族学   273篇
人才学   316篇
人口学   85篇
丛书文集   2937篇
理论方法论   426篇
综合类   8763篇
社会学   776篇
统计学   24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702篇
  2013年   674篇
  2012年   764篇
  2011年   909篇
  2010年   952篇
  2009年   1091篇
  2008年   1366篇
  2007年   986篇
  2006年   849篇
  2005年   840篇
  2004年   766篇
  2003年   780篇
  2002年   694篇
  2001年   632篇
  2000年   498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决策导刊》2007,(2):37-39
“十一五”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四川美术学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办学水平跃上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  相似文献   
62.
当代大学生优良学习风尚的培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遵循现代教育规律,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日常管理为保障,以班级学风为基础、以学习态度为重点,以课堂学风为主阵地、以“三早”“三晚”为着力点,以激励机制建设为主线、以帮教助学活动为常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动力、以优化学习品质为目的。  相似文献   
63.
64.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大众阶段,高等教育发展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在大众化条件下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格局中,精英高等教育处于整个体系的顶端,标志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水平。作为后发国家,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表现出多样化特征超前显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区域不平衡、精英教育一些传统理念根植不深等特点。必须深入认识、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大众阶段精英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树立符合精英教育特点、适应大众阶段要求的功能观、对象观、质量观、办学观和发展观,实行高等学校的分层次、分类型管理,提高精英教育质量和区域均衡化发展水平,努力建设主要着眼于精英教育的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65.
吕青  艾霞 《职业时空》2008,4(3):36-37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核心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亦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教育学家杨叔子评价当代高等教育说:“过弱的文化熏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而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要实施面面俱到的素质教育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寻找一个既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又能深刻影响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来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6.
法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演变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在大革命后建立的各种专门学院不仅先于德国柏林大学揭开教育近代化的序幕,而且发展成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另一大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注重科技注重实用价值,并与科研机构相分离。这一模式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7.
“革命文学”之所以在1920年代后期广为流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采用了为广大读者熟悉并喜爱的艺术手法,从而使其艺术素质隐含着一定的流行态势。“革命文学”的独特叙事方式,缩短了读者与作家及作品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叙事的真实性与感染力。而它在题材上呈现出的“故事类型”化特点,以及局部细节描写上的“套式”形态,都便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此外,传统的人物描写手法以及语言的简单易懂,又进一步促进了“革命文学”的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68.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使人成其为人的过程。人性是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有机统一,人的精神性是人成其为人的根本标志。从人和社会的需要出发,既赋予人从事社会生活的能力,也提升人的精神发展的水准,使人性在合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总体框架下,不断向更高层次和更加完美的程度攀升,这是高等教育的精神所在。以人性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三个维度的综合作为哲学基础的高等教育,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最终目的在于使人学会同自己的精神打交道,学会用多种方式去养成精神,去丰富精神,去拓展精神。  相似文献   
69.
孟彩云 《决策探索》2005,(12):89-90
发展21世纪的高等教育,是世界各国和国际教育组织都在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当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0.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终身致力于教育救国事业。1906年,他应安徽巡抚诚勋和学界名流姚永概的极力邀请,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并协助创建省师范学堂,对安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安徽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