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9篇
人才学   24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9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当下许多领域都流行着“高薪养某”的论调,这是某些掌握着话语权优势的群体对公共财政的一种倒逼和勒索,农民工也有许多问题啊,怎么就没人建议“高薪养农”呢?——其实,中国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都出在“权力缺乏有效的约束”上,约束权力应该成为最基本的治理之策,当穷尽了诸种约束权力的制度手段后,方可考虑以高薪进行疏导。  相似文献   
72.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两权分离、放权让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然而,在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企业经营者腐败问题也日趋严重。有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利用手中的权力收受回扣、贿赂,追求过度在职消费,隐瞒资产、化公为私,追求非货币目标,盲目扩大企业规模、实行多角化经营,形成大量无效投资等现象十分普遍,不但阻碍了国有经济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为了尽量避免企业经营者采取道德风险行为,减少腐败的发生,国  相似文献   
73.
漫画     
董保发 《老友》2014,(4):56-56
保姆待遇 3位年轻妈妈在一起谈论自家保姆的待遇。甲:“我家保姆是从家政公司雇来的,给了高薪。”乙:“我家保姆是从农村来的,平时给些衣物,逢年过节给她三瓜两枣就可以了。反正是孩子的亲姑姑。”  相似文献   
74.
王莽辅政和执政时期对俸禄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首次推行高薪养廉的尝试,实行浮动俸禄制度,完善官吏退休金制度。这些改革尝试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5.
职位的爆炒,既是作秀,也是在线旅游业行业新一轮角逐的焦点。  相似文献   
76.
廉政政策按照行为导向可以分为约束型与激励型两类,我国古代发达的监察制度使得约束型廉政政策成为腐败治理的主要手段。明初的重典治吏表明,约束型廉政政策可以快速打击腐败,但超出必要限度的严刑峻法会产生反腐边际效应递减,需要导入激励型廉政政策矫正负外部性。以往激励型廉政政策多因陷入道德渊薮而效果不彰,雍正朝的“耗羡养廉”是技术范畴内的激励型廉政政策,通过裁汰陋规、禁止捐俸、限制耗羡用途等手段降低了治理成本,增加了社会总福利。实施激励型廉政政策是反腐败标本兼治、巩固治理成果的重要方向,“耗羡养廉”所展现的熟悉下情、不图虚功、因地制宜以及灵活施策等优势,为当今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了可创造性转化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7.
论高薪养廉     
高薪养廉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对高薪养廉的质疑出发。主要分析“高薪”能否养“廉”、我国是否具备实行高薪养廉制度的土壤、现在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是否不低、薪水多高才算高薪等几个重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逐步落实高薪养廉政策的具体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78.
削权养廉     
傅红春 《社区》2002,(16):17-17
经常有人说,应该“高薪养廉”。意思是,给官员足够的正常收入,以至于官员不屑于不正常收入(贪污受贿)。“高薪养廉”,不能说没有道理。中国现在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反腐败”,可以说是有“胡萝卜加大棒”的两手。胡萝卜的一手是,“美辞养廉”,对廉洁的官员,不惜用尽天下最美好的赞誉之辞,广泛宣扬,既希望其他官员效仿,也希望老百姓相信“绝大多数官员还是廉洁的”。这一手,实际上是沿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家”传统,重在道德引导。大棒的一手是,“严刑养廉”,对腐败的官员,严刑伺候,既希望能杀一儆百,令其他官员心生恐惧,也希望能杀一谢万(谢…  相似文献   
79.
游本根  孙华 《人才开发》2004,(12):32-32
近年来,不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不惜用轿车、别墅、高薪为诱饵,广招人才,大有求才若渴、嗜才如命之感。然而,值得玩味的是有些领导对本单位的人才却视而不见,见而少用,让好端端的人才在那里撂荒,群众称这种钟情外才、轻薄内才的现象为人才"灯下黑"。 一些地方、单位和部门的领导为何不用"灯下"人才,而偏要花重金外  相似文献   
80.
杨金志  李铭 《社区》2004,(23):44-44
一是要提防用人单位只招不聘。有些用人单位随意将试用期延长,要么许以高薪,却将工作量超负荷设置;要么将一般工作冠以响亮的头衔,以吸引高学历的求职者。其结果大都是只招不聘,免费或低偿使用应招人。二是要提防黑中介。有的黑中介提供虚假的用人单位信息骗取中介费,然后一走了之;有的是将用人单位吹得天花乱坠,结果求职者交了报名费之后,被告之还要交纳数额巨大的其他费用才能上班,令求职者无力承受而自愿退出,报名费则有去无回;还有的是用虚假的条件来欺骗求职者,等求职者到了单位才发现单位的实际条件与介绍严重不符,却已悔之晚矣。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