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0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32篇
丛书文集   311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1267篇
社会学   184篇
统计学   1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22.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23.
近现代东方社会普遍进入现代化历程,这个进程与反帝反殖反封建斗争交汇一起,20世纪中后期又面临“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乡土”成为东方作家在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选取的一个最根本、最本土、最自我的文化、文学甚至政治立场,他们以“离乡”和“批判乡村”拉开乡土文学的序幕,接着以“乡村批判”和“归乡”为乡土文学的自觉时期,后经“乡土”与“祖国”的同一以及“仰视乡土”的“新乡土文学”的创造,最后进入文学、文化、人类灵魂的乡土“寻根”之旅,“乡土”被赋予了文化批判与现代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4.
唐代杰出的政治家魏徵也是优秀的历史学家。魏徵史学思想的核心是:一、重人事、轻天命的进步史观;二、取鉴致治的历史意识;三、通鉴反思的治史方法。魏徵所重的人事既包括帝王将相,也包括人民群众。如何取鉴、取鉴什么以求致治,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魏征以史为鉴,不囿一时一事,不主一尊一经,纵贯古今,旁通各派,具有鲜明的通鉴反思的特点  相似文献   
25.
九品中正制与考课制的关系,本质上是门阀制度与皇权政治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能够起到某种形式的考课作用,对于皇权政治的恢复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皇权政治的恢复能有效制约地方的分裂倾向,有利于国家的再统一。  相似文献   
26.
美国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以其"20世纪黑人体验史"系列剧而著名。他对黑人历史的关注源于自身的创伤经历。从文化创伤角度来探讨,威尔逊作品中的一个持续主题是,作为背负历史创伤的族裔,黑人怎样能既不忘记奴隶制、种族歧视的痛苦历史,又要走出它产生的创伤阴影。通过分析其三部代表性作品可以看出,他的态度是:只有正确认识理解过去、将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相连,个体和个体发生关联、共同承担创伤,黑人才能汲取力量、继续前行。其作品体现出威尔逊通过对文化创伤的塑造建构族裔认同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7.
正凯拉斯在澳洲墨尔本的一条小街上经营着一家普通的面包店,和其他面包店一样,以销售三明治为主,毫无特色的店面使凯拉斯的生意很冷清。眼看生计难以维持,朋友告诉他可以转到柏克商业街试试,那里人流大,生意肯定好。凯拉斯心想,虽然柏克街已有一家面包店,而且生意非常红火,但只要自己质量和价格上去了,同样能竞争过别人。让他懊恼的是转了一圈竟然没有租到一家合适的门店,不是没地方就是租金太贵。无奈之下,他在街拐角处租了一家处于七楼的餐厅,朋友认为他这种做法无异于"找死",而凯拉斯则坚持酒香不怕巷子深,况且这还是一条繁华的街道。经过一番装修后,面包店开业了。  相似文献   
28.
<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一个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这是一个溢满温暖与爱的童话……"妹,哥情愿不上大学,也不愿你含泪离去!没有你的消息,哥的心好痛,那是悔恨的血在滴,哥该往哪去向你说声对不起?如果可以,哥愿用生命去换回你的平安归来!"这是一段装在QQ漂流瓶里的文字,而就是这只忏悔的漂流瓶,让哥哥找妹妹的寻亲路上激荡起一支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29.
<正>3月24日,中国(东莞)IHK培训鉴定中心签约仪式暨首届中德合作班开学典礼在广东省东莞市技师学院顺利举行。东莞市有关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代表、嘉宾共360余人参加了仪式。东莞市技师学院刘海光院长在签字仪式上汇报了中德项目运行情况。他指出,学院之所以引进德国双元制,其原因在于:一是德国职教模式是目前世界前卫的职教模式;二是引进德国职业教育项目是学院跨越式发展的捷径。学院要早日实现"133工程"(一个目标,三个融入、三大战略),需要"借他山之石,强我之基",引进借鉴消化国内外先进  相似文献   
30.
麦家的小说集《天外之音》(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5月版)中有篇《密码》,提及伪军司令官张一挺的经历,其中这样写道:"张司令……自幼聪慧过人,十八岁便参加乡试,名列第一,是全县有史以来最年少的‘秀才’。这使他的志向变得宏大而高远,但横空而来的辛亥革命打乱了他接通梦想的步伐……"(第138页)张一挺既然乡试考了第一名,应该是举人了,还称他"秀才",无疑不妥。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