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72篇
社会学   8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三星堆青铜人面像“纵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广汉三星堆一、二号埋藏坑出土的诸多青铜面具,均是人面"纵目".这种"纵目人",是寻找古蜀国踪迹的重要依据.分析及比较学术界的诸多观点,并结合大量实地考察后我们发现,"三星堆纵目人青铜像"属古蜀国氐人,其遗族可能是至今生活在四川平武、九寨沟县及甘肃文县的白马氐人.他们在语言、服饰、舞蹈、婚俗等方面与藏人迥异,而同古文献记载的氐人的习俗相同.另外,白马氐人的面目特征和白马人祖传的"曹盖舞"三目神面具都与三星堆青铜面具的纵目特征非常相似.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古蜀国的蚕丛、柏灌、鱼凫是氐人部落中的一支--白马氐的先祖.  相似文献   
42.
饵料系数和投饵量,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但是,通过鱼的生长,这两者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提出的公式即是基于此点设想。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投饵量,便可按本文提出的公式,推测饵料的质量,鱼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况,养殖人员的工作状况,以随时掌握养鱼的效益。  相似文献   
43.
关于汉乐府古辞《枯鱼过河泣》之诗旨,今人多附会汉代动乱的社会现实,认为它是一首受阶级迫害者的诗,而闻一多、王孝廉等先生却以之为失恋者的悲歌.本文在闻、王之说的启示下,通过对"枯鱼"和"鲂(鮑)"两个比喻客体作为人类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普遍文化现象--两性隐语的索解,推断出此诗当为一首弃妇诗.  相似文献   
44.
英语中与"鱼"有关的词语及表达法比较多,这与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英语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现象明显地体现在丰富多彩的英语鱼名、英国人的姓名、与鱼有关的词语,以及英语中与"鱼"相关的谚语和习语上。  相似文献   
45.
最近疯狂迷上了吃鱼,中午晚上常常去闽江路新开的一家餐厅吃饭,因为那里有很好吃的家常炖鱼和鱼汤,因为那里环境整洁干净、菜品口味地道、量大价格实惠,因为那里是我喜欢的“小城故事”餐厅新开的第三家分店,还因为,这家店有个很吉祥的名字,叫“鱼来鱼旺”。  相似文献   
46.
唐枫 《老友》2011,(7):68-68
海竿,又叫投竿或抛竿,它是在钓竿的柄部安一个绕线轮,上面缠满钓线。这样,当用力甩投时,就能把饵钩抛到较远的水域。海竿遛鱼,操作方便,跑鱼几率较少。  相似文献   
47.
福州鱼面     
赖晨 《社区》2013,(15):56-56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的黄岐半岛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最近处仅8公里,可谓一衣带水。半岛之上有镇名黄岐,古名黄崎,又称凤岐,素有“南国重镇”之美称,是全国十大渔港之一。这里历来是商贸繁华的渔区,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旅游休闲好去处,  相似文献   
48.
北晚 《今日南国》2013,(2):63-63
日前,国外网站上一段视频为人们讲述了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鱼口脱险”故事,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  相似文献   
49.
汉画像艺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汉代艺术品,其图像丰富奇特。文章对鱼拉车图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概括性分析了目前我国所发现的汉画像中鱼拉车图像的基本情况。从图像学的角度,探寻鱼拉车在图像配置上的规律,在更深一层的图像志基础上,指向鱼拉车图像的内在关联,破译象征内涵,探寻出图像的符号性对该图像的象征意义,即通天、祝愿升仙、穿越生死。从中阐释出其所象征的汉代先民的"鱼观"和隐藏于背后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50.
五寨面鱼     
晓雅 《山西老年》2012,(9):50-50
山西面食闻名全国,五寨县的面鱼便是其中一种。捏面鱼,就是用面粉捏成鱼的形状,然后放到蒸笼里蒸熟,再把蒸熟后的面鱼放冷,着色加彩,描线点睛。经过加工处理的面鱼,自然是色彩艳丽,栩栩如生了。在着色加工的基础上,再用文火烘干,便可将面鱼当工艺品收藏了。经过加工的面鱼,或赠送亲朋,或赠送好友,或给家人外出时作干粮,尽管用途不一,但已经成为一种工艺品了。捏面鱼,过去在五寨县是定在农历七月十五才捏的。相传这是由于元代时,为了反抗统治者残暴统治,百姓自发地捏面鱼,借传送面鱼传递消息,到农历八月十五起事,完成杀鞑子的任务。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谚:“七月十五送面鱼,八月十五杀鞑子。”这种捏面鱼的活动在五寨便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