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对莎士比亚的大悲剧《麦克白》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进行追溯,其重点在于研究中国对《麦克白》及其主人公的批评和舞台演出的评论,因为对《麦克白》的批评构成了中国莎学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2.
麦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亚笔下恶女人形象中最有特色的一个。如果仅仅把她看成一个天性狠毒、残忍的恶人,如同剧中三个作恶的女巫一样,那是对这个形象的一种误解。她是一个女人,除了邪恶的一面以外,也有女人柔弱的一面。在帮助丈夫篡位的过程中,她表现出坚强的意志、镇静的头脑、非凡的才能与魄力,说明悲剧毁灭的正是一个卓越的、真正伟大的女性。一些评论家对麦克白夫人指责过多,将麦克白的弑君篡位的罪过归罪于夫人的影响,这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43.
莎士比亚在《奥赛罗》和《麦克白》中,以两位传奇将军命运的逆转为主题,对荣誉、恐惧和命运进行了哲学思考。借其悲剧,莎士比亚解读了王朝更迭背景下英雄人物自身的矛盾内蕴:荣誉是具有欺骗性的自我,自我探究与怀疑的矛盾是最大的恐惧,而一切命运的悲剧,都源于自我欲求和社会秩序的失衡。  相似文献   
44.
麦克白这一艺术形象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莎士比亚在刻画这一形象时,把精力集中于他的内在矛盾性,即他身上的人性和魔性之间的激烈冲突。读者从这一矛盾冲突中可以感受到麦克白博大心扉的震颤,看到人性的沦落和人生价值的丧失,对作为罪犯的麦克白表示憎恨和恐惧,同时对作为悲剧主人公的麦克白表示同情和怜悯。  相似文献   
45.
本文作者从文学评论的另一视角评析了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斯》剧目中女主人公麦克白斯夫人的性格特征 ,从而在更深的层面展示了麦克白斯夫人的性格形象 ,令读者再一次领略莎翁悲剧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6.
《俄狄浦斯》和《麦克白》两部悲剧,虽然在产生年代上相距久远,但两剧在悲剧的人物、主题、语言和细节描写上有共同之处。同时又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对命运观念的深刻理解、悲剧的结构及悲剧精神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7.
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是最富吸引力的一个悲剧形象,这一形象的成功刻画在于作者写出了麦克白性格的复杂性,写出了麦克白人性与魔性的激烈冲突.从麦克白由功勋卓著的英雄到弑君篡位的凶手再到暴君恶魔的蜕变轨迹中透射出权欲与野心对人性的异化与吞噬.  相似文献   
48.
麦克白夫妇合谋杀死国王邓肯之后,两人性格发生巨大转变。说出残忍话语的麦克白夫人在身份转换之后逐步走向疯癫状态,与她作为女性所代表的性格特征密切相关。她伪装的坚强背后,是伟大的母性使然。无法克服的脆弱性和孤独之时缺乏丈夫的安慰与关怀,使她逐渐走向疯狂以致陨灭。  相似文献   
49.
本文对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与《麦克白》两剧中所着力渲染的暴力 ,作了钩沉提要的描述 ,以及两剧中作为代表家族和国家意识之体现的女性人物 ,在暴力之肇起和结局中的作用、心灵历程暨悲剧性归宿 ,进而揭示出家族意识形态的“超性属性” ,以及用暴力方式取得的权利 ,也必将预示着新的暴力的足音和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50.
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中主人公麦克白的悲剧命运引人深思,许多评论者也从各个层面对其进行过分析,导致麦克白悲剧命运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外界的影响外,麦克白的内心也不容忽视。那么麦克白从一个战功赫赫令人敬仰的英雄到狠毒狂热的野心篡位者,他一步步迈向罪恶之路的心理变化有哪些,以及在不同阶段影响麦克白这些心理变化的因素又有哪些呢?本文就试着从这一角度对《麦克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